同时还得哭诉凉王王诜太残暴,如果他不在朝堂,西夏人连一兵一卒都不会设置,就算当大宋的属国也心甘。
这一招果然见效了,宋朝对边境的武备日减松弛,边榷限制也越来越松,慢慢的连走私好铁好钢都无人问津,还有一些宋朝工匠被优厚的待遇吸引到了西夏国内。
通过凉州、析津府这两场大战,西夏人清楚的认识到战争方式要与时俱变,光靠骑兵对付不了歹毒的劲弩和密集的火箭。
为此他们也在兴庆府北面秘密建立了一个类似渭桥镇的工业基地,打算利用从宋朝招募来的工匠发展自己的工业。
但效果不太好,这些宋朝工匠基本都是在魏桥镇混不下去的低级匠人,明白流水线作业上的某个工序,无法建立整个体系。折腾了好几年,充其量就是炼出了钢,质量没谱儿,产量也没谱儿。
钢板弩更是别想,只能用走私来的好钢打造一些仿制品,成本高不说质量也远远不如。照这么下去的话,再过十年怕是也追不上宋朝的发展脚步,南侵更是别想。
正当小梁太后每天愁的直掉头发的时候,机会突然降临了。这叫啥,这就叫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啥机会呢?驻在大宋国都的使节秘密派人送回来两具钢板弩。如果只是两具那也没啥,再厉害的武器数量太少也是枉然。但真不是两具,而是上百具。
这件事儿立刻就引起了西夏枢密使陵结讹遇的关注,他先是用重金把这些钢板弩买了下来,然后又找了一个回鹘族人冒充回鹘商人去开封和这位神秘商人接触,假称因为商队有需求,也要求购钢板弩。
等这一批钢板弩到手之后,回鹘商人也和神秘商人混熟了,大概明白他是什么来路,背后很可能是某位大宋高官。这些钢板弩本来是给禁军的军备,但被人克扣了下来转而出手赚钱。
听闻是这种情况,小梁太后依旧不太放心,生怕是宋人在试探西夏的态度,干脆还是打着回鹘商人的名义与神秘商人交往,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多利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五名来自大宋的工匠被秘密送到了边境,又被西夏军队带回兴庆府。
这五个人来自大名府工坊,他们不是自愿去西夏的,而是被监使以给边军修理弩具骗到边境的。等他们明白过来时已经成了西夏军队的俘虏,不想就范也得就范。
工匠的到来彻底解决了炼钢和制造钢板弩的技术问题,可依旧无法炼出弹簧钢。不过和钢板弩的成品相比,通过走私渠道用高价购买一些原料要比直接购买钢板弩容易多了。
而且五名工匠还带来了另外几种让西夏人喜出望外的武器制造技术,攻城弩、火箭、霹雳弹、投石机。
有了这几种武器,小梁太后就不再揪头发了,只要养精蓄锐个三五年,大批量制造这些武器,加紧训练西夏军队熟悉使用。有朝一日大军南下时,就再也不用担心那个阴魂不散的凉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