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唐末昭宗>107、上当的曹振

看到这个结果,曹振道:“圣上,可还满意?”

李晔摇头道:“还差了些意思,现在的炮弹是实心弹,只能靠惯性杀伤敌方,如果它能在命中的刹那爆炸呢?”

其实,炮兵使用的炮弹已经是划时代的产物,除了丝绸定装药包之外,弹头也被固定在木质弹托上,这样能防止炮弹在炮管中翻滚,从而增加了精准度和安全性。

如果是原来的时空,恐怕在历史书上会出现“领先了7百余年”这样的字眼。

但李晔是领先了一千多年的人,他怎么看得上这种落后的产物。

“爆炸!”曹振楞了一下,他怎么想也不明白,如何才能让炮弹炸开。

正在茫然的时候,耳中又涌进更多的魔音。

“曹工,如果能从后面的装填,火炮的射速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还有那个可恶的后坐力,如果能用什么方式将它抵消掉……。”

李晔滔滔不绝的说着。

“圣人,职下只想铸造铜钟、烧炼琉璃,实在不想造火炮。”曹振忙不迭的说道。

总参谋部已经制定出《大唐军工法草案》,如果不出意外,它将在年内执行。

要在以前,曹振连嘲笑都不给。

因为这样的规定多了去,可军器监的大爷根本就不加理会。

反正就他们一家生产,你爱要不要,不要拉倒,外面有的是人抢。

但现在不一样了,军器监已经被撤销,下属工匠分别组成了公司。

本来,曹振也想去承包一个的。

但看到刚刚颁布的“大唐国、军标准”时,他立刻打起了退堂鼓。

这绝对是皇帝制定的,否则没有人会想这么细。

“太严厉了!”曹振有些后怕的说道。

如果达不到标准,公司连竞标的资格都没有。

一旦接不到国家、军队的订单,他不破产才怪。

思前想后,曹振断了承包军工厂的念头。

毕竟这不如烧琉璃来得舒服,每月只要弄出一两个珠子,就能大把大把的搂钱。

可惜曹振的希望就像是一个肥皂泡,很快就破碎掉了。

“老曹,烧琉璃确实来钱快,但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墻,如果秘方泄露出去,你就得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只要长安冒出5家以上的琉璃厂,琉璃的利润必然下跌。

想想吧,京兆府的经济状况并不好,百姓们还挣扎在饥饿线上,他们并没有消费的动力。换而言之,你一旦丧失上层市场就会陷于绝境,甚至连破产都有可能!”李晔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

曹振楞了一下。

烧玻璃用得最多的就是白沙子,只要将它加热到足够的温度,再加上硼砂、砒霜就能得到绿琉璃。

如今,1斤琉璃液的成本不到50文钱,卖价却高达千贯,别人不眼红才怪。

也就是有皇帝做靠山,否则他早就被人合骨吞了。

“那职下就去铸钟。”想了好一阵子,曹振才闷闷的说道。

李晔轻轻一笑:“从今年开始,寺院宫观的建设必须通过工部的审核,否则都会被当做违章建筑拆除。此外,为了杜绝奢靡之风,内阁决定在十年之内,不得使用贵重金属铸造或装饰造像、铜钟。”

曹振彻底傻了眼,最后只得指着火炮说道:“圣人,职下还是铸造火炮吧!”

李晔笑道:“对嘛!吴小六靠着马车赚得金银满钵,现在在长安城甲区购买了两套宅院,银行存款据说达到二十万贯。你的手艺比他强多了,怎么的也该有个百把万吧!”

曹振听了心中一动,又盘算了一下才说道:“圣人,这门75炮使用的青铜非同小可,市面上的铜料每3斤才能炼出1斤。一门火炮600余斤,至少也得220贯钱。”

“嘶!”李晔牙疼似的抽了一口气。

军器监的铜匠暂时没有动,他们在东厂的监视下,正在大量的销毁劣质铜钱。

只是提炼的铜料并不多,目前只有十余吨,如果再次提炼,那就只能得到3吨多一点,最多生产15门火炮。

按照编制,一个营属炮兵连至少要6门火炮。

也就是说,库存的所有铜料顶多装备两个炮兵连。

想到这些,李晔的嘴角抽出了两下,咬着牙说道:“朕的仓库里还有不少铜料,可以无偿的拨给炮厂,但朕有一个要求。”

曹振一喜,急忙说道:“圣人请讲,职下能办到的,就一定不会推辞。”

李晔说道:“朕会从铁厂订购75毫米口径的锻造铁管,然后交给你制造复合火炮。”

这年月的铁根本不能保证质量,用它制造火炮不炸膛才怪。

可用铜铸造火炮,李晔又找不到那么多的原材料。

无计可施之下,他想起一个穷诀“复合炮身火炮。”

名字听起来颇为高大上,但制造起来并不难。

简单的说就是铜皮铁心,这么做的好处是减少炮身铜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火炮的造价。

缺点是加工的工时变长,会降低装备的速度。

“圣人,职下可以去试制,还请多宽限些时日。”曹振并没有拒绝。

玩了大半辈子的铜料,他对自己的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

李晔道:“这次的火药与以往不同,你们要小心应付,千万不能弄出事故来。朕第一批先订5门火炮,你们先用定制药包实验,看它在第几发时无法使用。”

曹振楞了一下,好奇的问道:“圣人这又是为何?”

李晔道:“不停的弯曲铁丝,它就会断成


状态提示:107、上当的曹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