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玄幻奇幻>傲世武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两军内讧
同,张琪更擅长的,还是在战场之上的临敌判断,以及如何使自己的攻击最大化。沈冲的那种能力,往往一时间显现不出来,只有事后思考,才能发觉其中的精妙。张琪的用兵之法,却都是看在眼中的。

和赵春平个人实力强悍,更注重军阵等传统正兵的战斗方式不同,并没有机会接受传统武将教育的他,用兵更加天马行空,善用奇兵的他,自然有着更大的战功,所以随着众人心中的拥护,以及主将对于不同人之间的态度,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他们这三人组的结构。

和赵春平的方正,沈冲的腹黑不同,张琪的性格颇为活跃,也愿意和别人沟通玩乐,自然也成了众人聚拢的对象,若是说三人的能力谁更强,可能还会有些争议,可若是谁的人气最高,最得众将士拥护的,自然便是张琪。

面对金在林的询问,他的回答和王虎的差不多,只是侧重点会不同:“这是一个机会,若是其中一支能够拉拢的话,也许就可以出现柳暗花明的情况,毕竟,前方的函谷关,是我们的一个大问题。”

听到这话,众人都是沉默,说起来,函谷关的问题,从一开始出发的时候,便是一个大问题,作为前往长安的必经之地,一直到现在,大家都还没有一个太好的办法,它的周围是漫漫群山,只有那一条道路,即便是能够找到一条小路,涉险通过,可一旦出现在那条前往长安的道路,便必然会被对方发现。

到时候,对方便可以从容布置,从各个方向,对他们进行围攻,到时候,他们连逃脱的余地都没有,更不可能会是对方庞大军队的对手,毕竟,他们虽然精锐,可那些卫戍帝都的羽林军,战力同样极为惊人,在庞大的人数优势之下,己方定然会被彻底消耗殆尽。

从之前的分析来看,他们在靠近长安的这一段路上,可以说是他们最接近目的地,也是最为危险的一段,缺乏内应的他们,根本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是随着前进的顺利,以及对于沈冲和王虎的信任,也都暂时将这个问题抛到了脑后,认为到时候他们定然会拿出一个好办法。

实际上,这也是这两年来,他们所养成的一种惰性,一开始是王虎,后来是沈冲,他们的强悍让很多问题,在他们手中都轻易解决掉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他们能够将各种问题轻松解决,却忘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平时的复杂思虑和频繁思考。

直到现在,他们才知道,沈冲还在为这件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众人才意识到,沈冲也只是个人,他虽然足够聪明,却也不是神仙,不能凭空创造出什么来,而他们的任务,也存在着不小的变数,远远还没到结束的时候。

在这些人中,杨素已经站在了最边缘的位置,看着那些武将的交谈,他的神情颇为复杂,要知道,在前锋营刚刚成立的时候,自己可是当之无愧的王虎第一心腹,几乎整个军中事物,都是由他来进行的,就连王虎,也很少参与那些琐碎事情的处理。

可以说,整个前锋营在他看来,同样是自己的孩子,之后沈冲的崛起,也并没有动摇他的位置,说起来,他虽然也拥有不错的战斗能力,指挥水平也不算太差,却也并不是他所擅长和喜爱的方向,对于后勤的掌控和关注,也让他很自然的开始注重这方面。

在他看来,这正是那些史书中记载的,那些文臣之首,在建国之前最愿意干的事情,也是之后封赏时,功劳最大的人物,所以他干起来也颇有干劲,可不知不觉间,他便已经从最为核心的两人组中滑落,到现在,大家对他虽然还客客气气的,可真正吸引众人目光的,已经变成了新的三人组了。

是从什么时候出现这等情况的?杨素有时候也在思考,是从马王白慕云派来的那两位掌柜开始的?还是那一次的集体提升,自己却并没有迈出那最后一步?他自己也说不明白,平素极为冷静的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可自己的地位却在一而再的下降,这让他颇为无奈。

他承认,之前是动过离开前锋营的念头,可随着越骑营的建立,以及在战场之上的迅速崛起,那种提升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他离开可能带来的好处了,他自然便安心待着了,可让他郁闷的是,自己的地位虽然也在提升,却并不符合他自己的预期。

就好像现在,他虽然也在跟随整个队伍前进,也在负责整个队伍的后勤保障,也没有那些掌柜干扰,可以说,恍惚间,他已经回到了当年在前锋营的日子,和当年的人数也极为相近,他本以为可以好好发挥一下,让众人重新认识一下他的作用,却发现,根本就没有用到自己的地方。

粮草的补给有着相应的规范,从一开始他们从营中带出的一周食物,到之后在过程中的狩猎,以及在村镇之中的补给,各支队伍都有着自己的习惯和方法,稍作停留之后,便会各自进行,按部就班之间,根本就不用别人插手。河流的探查和传令,也在全军进行通报,然后在行军路线稍作改变之后,便进行统一的装盛。

各项物资也都已经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以队为核心,每个兵士多清楚自己的任务,一旦有时间便会自行行动,根本不需要进行统一的行动,更没有任何物资需要统一分发,他竟是无所事事一般,就连上战场,大家也都会按照各自的编队进行,不属于任何队伍的他,也好似被其他人所抛弃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八章 两军内讧--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