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寻途>第463章问道青城山(一)

山门迎面而来,上书三个大字‘青城山’。接着夕阳的余晖,李青山仔细一看,这个山门建的很有意思,它的结构都是竹木建筑的。刚才看到的是竹子年代久远了,反射太阳光的结果。看到山门这样古朴,李青山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

往前走,大门两侧的楹联就看的清楚了。胡建民边走边念到:“收八百景于目前,登三十六峰于顶上。这意境,绝了!”

顺着台阶拾阶而上,向前走了大约几百步,一个二层结构的藤条编织的亭子就立在了道路旁边。

胡建民指着亭子两旁的对联念到:“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这应该就是著名的雨亭了。相传,杜甫曾经到过这里,当时正赶上天降大雨,在此避雨,才有了雨亭这个传说。”

“哎!你发现没有,这里的建筑都是依山傍水,还是用天然的原料建的,真是很难得啊!”李青山指着亭子说到。

“哦!这也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都说,青城山的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的‘青城之幽’。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胡建民说到。

“的确不错!咋一看这里,就有种不想离开的想法。”李青山晃晃脑袋说到。

再往前走,李青山注意到,道路的两旁都是一些参天的古木。这些古木和东北的大树截然不同,它们十米到十二米以下,绝对没有树杈,而且长势非常之好。

“这树------?”李青山问到。

“这是金丝楠木,是相当贵重的树种。和东北的红松有一拼。只不过,这片山,这种树也不多了。不像东北那里,到了一处林子就能看到整片的红松林。”

听了胡建民的介绍,李青山说到:“哦!原来这就是金丝楠木啊?真想不到,这树真高!”

“诶!前面到了,是一个阁子,有三层呢!”胡建民用手指着前面一个三层的藤条编制成的阁子说到。

“‘天然阁!不错,八卦骑檐的建筑,以原木留皮为柱,原木为依靠,活树构架,藤条缠绕,以树根为凳,随着山势建造。高度体现了‘师法自然、三生万物’的思想。哦!还有对联一副:烟霞怀旧侣,山月盼游人。不愧是青城山,竟然都是纯天然的。”李青山对着那副对联说到。

再往前走,两旁的树木又变了,胡建民告诉李青山,那是银杏树。这里,可能是仅存的千年银杏古树了。

一路上,胡建民还告诉李青山好多种李青山不知道名字的植物。这回,李青山算是知道什么叫做井底之蛙了。他自认为,自己认识很多种中草药,一般的植物他都认识。可是这里让他大吃一惊和喜出望外。大吃一惊的是,自己竟然不认识这里的一些名贵中草药。喜出望外的是,这趟青城山来对了。

拾级而上,走了近三十分钟,他们来到一处平坦的地方。前面有两个岔路口,一处是顺着山势向上的,一处是顺着台阶往下的。有两个道童,正在这里练功。看到有人来了,两个小道童赶紧走上前,双掌合十,很有礼貌的说到:“两位居士,此时上山,是否有在山上留宿的打算。”

“哦!要留宿怎么说?不留宿怎么说?”李青山这时候像个保镖的样子,走上前问到。

“想留宿,直接走左边这个石阶,去引胜亭找我们的师兄,直接去天师居所,那里有留宿之地。要是不留宿,你们只好返回吧!原因是,山里多雾瘴、狼虫,对你们的安全没有保障。”一个小道士说到。

“哦!那我们既不留宿,也不返回呢?”李青山饶有兴趣的问到。

“这------?除非你是修炼之人,否则,后果自负。”虽然小道士口音是川味,可是说出来的话是一字一板的。

“诶!十五六岁的孩子,你就不要逗他们了。小师傅,我们留宿,请带路!”胡建民走上前来,对着小道士说到。

“好的,这位先生请走这边。”小道士直接选择了无视李青山。

随着小道士往前走了没有多远,前面一个三层的茅亭就引起了李青山的注意,这就应该是小道士嘴里说的引胜亭了。

再往前走近一看,茅亭上面有一个横匾,横匾上面写着两个字‘引胜’。再看横匾两旁,又是一副对联,上联书:云蹬纡回,倏到危岭忽开爽;下联写:迷离烟树,旋步绝顶拔荆榛。

“有点意思,倏到危岭忽开爽,旋步绝顶拔荆榛。柳暗花明啊!”李青山正在感叹,亭子里面忽然站起一人,双手合十,口中说到:“想必居士是个有缘人,知道此处的意境?”

“哦!他瞎说的,不要在意,这位小师傅。”胡建民生怕李青山在弄出什么幺蛾子,让这里的道士不高兴,他赶紧说到。

“贫道道号玄真子,请居士里面说话。”那个道士说到。

“里面外面还不一样?在哪儿都是说。有事儿尽管说,然后我们去里面找个住处。”李青山有点不耐烦的说到。

确实,李青山一天都没有闲着。开始的准备,后来的从天而降,都耗费了李青山太多的精气神。虽然在飞机上休息了那么几个小时,可是这紧张的情绪才恢复过来。

“无量寿福!这位居士所说的话,正应了我教天人合一的思想。里面请!”说着,这位玄真子,直接走出了亭子,一只手还做着请的姿势。

李青山一看,人家只有二十几岁的样子,心里也就没了争讲的意思,索性直接走进了亭


状态提示:第463章问道青城山(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