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都市现代>相宝>第421章 枪支收藏
,用于鼓舞队员士气,所以被称做特攻刀。

这种特攻刀每一柄上都留有编号,每一个编号都能查到使用者的姓名,又因为其作战方式惨烈,因此在收藏界别有意义。

第三种受追捧的wu qi是九九式狙击步枪。

这款**是东瀛在二战后期制作的最闪耀的精品步枪,射击精度极高,射程高达四千米。比日军之前使用的,号称二战五大狙击步枪之一的“九七式狙击步枪”,性能优越很多。

这款枪支只有极少数被分配到太平洋战场,剩下的在战后全部销毁。一支四三年下线的九九式**,品相完好的话,价值不低于一万美元。

潘云耕领着卢灿,又前行十分钟,终于偏离小路,前面是一片山坳。

“卢少,就是那里。”他指了指前方。

那里?除了一面翠绿和墨绿的茅草灌木,没看到山洞啊?

潘云耕呵呵笑道,“这边距离小路只有五百米,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拉上了遮蔽。”

经过他的指点,卢灿才发现异样,这里确实够隐蔽的,四周草木茂盛,自己距离不过二十米,愣是没发现墨绿色的帆布遮蔽。

这种帆布遮蔽,不仅能遮挡视线,还能遮雨,菲律宾的雨季,每天都有一场暴雨。

掀开帘,陈晓正带着一帮队员,清理碎石呢。

又要当搬运工!

但愿当时那些留守的日军余孽,没有丧心病狂的将整个坑道炸塌。

“卢少,就是这里。”陈晓用脚踢踢眼前这堆片状石块,然后沿着石堆的前方,用双手比划一条直道。

这里,明显是被炸药炸塌的,被清理出来的地面上,留有宽约一米左右的石板地面,是坑道入口。

“阿晓,可以啊!这地方都被你们找到了?”

也许当初东瀛人的坑道修建的不错,可这里是热带雨林,只要不是大型的水泥建筑,就能很快被热带植被覆盖,想要发现,真的很难。

陈晓被卢灿夸奖的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说道,“其实当时我站在山半腰的瞭望台上,用高倍望远镜察看植被时,发现这条山坳的树木少,灌木多,便下来找找,结果碰上了”

这还真不是碰上的,他的直觉判断其实很有科学依据。

当初日军新建这坑道时,一定将附近遮挡视线的大树全部砍伐,三十五年后,这里的的树木自然要比周围的稀疏,树木稀疏,灌木自然就会茂盛。

陈晓不算一个勇猛的护卫,可是他竟然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谋士,真是世事难以预料。

“瞭望台在哪儿?我上去看看,你们大家继续。”

“就在那儿!”陈晓向右侧山腰的一处突出部位指了指。

不打搅他们干活,工程量大着呢,谢绝潘云耕的陪同,卢灿拎着高倍望远镜,和丁一忠两人手脚并用,很快登上陈晓所说的瞭望台。

这座瞭望台是西班牙人占据菲律宾时修建的,一块三十平米的突出平台,靠山壁的位置还有残砖的存留,应该是当年老房子遗留下来的。

西班牙人很有眼光,选择的位置很好。

这里的高度距离伊巴港口,大约七百米,卢灿站在平台上,用高倍望远镜,海面情况一览无余,甚至能将十多公里外的苏比克湾内船只,看得清清楚楚,更别所下面的伊巴港。

山壁上存留有几个人工凿出来的洞眼,这是插旗帜用的。

在没有无线通讯之前,旗语一直是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它比烽火更具体不同的旗子,不同的旗组表达着不同的意思。

即便是进入现代社会,旗语在海军兵种中,依然承担着重要作用。

卢灿自然不是上来看风光的,他也是在利用陈晓的方法,巡视这附近是否还有疏漏。

要知道,当年日军为了抵抗盟军登录,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们将从中原学来的“地道战”运用到了极致。

最为明显了例子就是硫磺岛战役,那四通八达的坑道,让美国大兵吃足了苦头。七万多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登录硫磺岛,面对的是含后勤、文员等所有人员在内的不到两万三千名的东瀛人,最终美国大兵伤亡三万余人,而东瀛人最后存活的只有一千零八十三人。

这里的位置如此关键,山下奉文不可能只在这里留下一处坑道。

如果还能找到被掩藏的坑道,其中一定还有收获。因为当时日军没有条件运走一草一木,肯定都掩藏在各类坑道之中。

卢灿的目光,借助望远镜,从伊巴港口开始搜寻,沿着山脚一点点往上挪动。看到刚才那条坑道所在的山坳,确实如同陈晓所言,那里灌木丛多,树木少。

搜寻一番,并没有特别的地方。

“阿忠,你说这上面如果假设炮台,主炮应该安置在哪里?”卢灿想起陈晓之前说过的一句话在山上架设大炮,打海面上的军舰无压力。

确实如此。

自己几人能想到,山下奉文或者说东瀛指挥官想不到吗?

为何只有瞭望哨,没看见炮台呢?


状态提示:第421章 枪支收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