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大明海寇>第一百零一章 朱大典的困局

可是这些胆大的百姓没想到,他们刚把东西送到大营外面之后,立即便有福建官兵过来跟他们谈价钱,也没太多砍价,基本上按照他们说的价钱,商量好之后,便取来大秤秤重重,然后按照谈好的价钱,一个大子儿都没少,当场便给他们结算了货款。

而且这些福建官兵,用的都是上好的铜钱,并不是那些一掰两半的劣钱,于是吃到甜头的这几个村民,也不声张,赶紧跑回去,拿着福建兵给的这些大钱,到处去收购更多的蔬菜,然后挑着担子,或者赶着牛车,给福建大营送来,结果再次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这一下子有人便注意到了他们的动静,越来越多的人打听这边的情况,得知这些福建官兵,居然真的会拿钱来买他们的东西,还给的价钱很合算,另外也不欺负人,当场结算,绝不拖欠,给的钱还都是好钱。

于是消息立即传开,不少脑子好使的人,便赶紧搜罗福建官兵要的东西,给他们送过去,结果很让他们满意,都当时就拿到了现钱,而且被告知,越多越好,只要送过来,价钱好商量,只要不离谱,他们就照价收购。

于是短短几天时间,福建官兵在浮山所一带的大营外面,就形成了一个集市,十里八村的老百姓,以及渔民们,都开始把东西送过来卖给这些福建兵,生意做的是红红火火,后来更远的地方一些商贩听闻消息,都赶了过来,开始跟这些福建兵做起了买卖,使得原来很荒僻的浮山所一带,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于是有人便暗中问及于孝天,为何对当地人这么好,于孝天笑言道:“既然老子来了这地方,那么以后这地方就是老子的地方了,总不能跟邻居把关系搞得很僵吧!这点小钱对咱们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却可以让本地百姓,今后心向咱们,咱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于孝天的命令之下,于家军的兵将们住在浮山所一带,始终军纪森严,除了杀了几个敢于犯贱来找麻烦的地头蛇之外,很快便在当地民众之中,获得了一个良兵的名声,现如今大明的军队,能像于家军这般善待百姓的,已经非常少了,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见,这也迅速的让当地人改变了对福建兵们的态度,那种最初的敌视感很快便减轻了许多。

于孝天在浮山所扎住了营盘之后,便立即在营地外面张榜招人,招募一部分有胆量,而且身体强壮,并且对登莱各地情况熟悉的人,作为他们的向导。

虽然先遣队在这里已经招募到了一批人,但是于孝天认为这并不够,以后很长时间之内,于家军要在登莱甚至是整个山东活动,需要大批对这一带熟悉的人员,来配合他们行动,给他们充当带路党,并且替他们充当耳目,所以这就需要不少这样的人。

张榜最初的几天,没有一个人揭榜应募,但是随着福建兵的声誉越来越好之后,便开始有人试探着前来应募。

于家军安排了专职人员,对这些应募之人进行审核,考量他们实际上对山东各地情况的了解程度。

应募的大部分人都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像农民很多人一辈子都被禁锢在他们的土地上,可能一辈子最远的也就是去过县城,真正是会到处跑的人,多不是那种很安分的人,其中既有走脚的挑担货郎,也有一些私下里贩运私盐的小盐枭,更有一些是犯了事的强人,迫不得已之下只能亡命天涯的人。

这些人为了讨生活,必须要走南闯北,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所以这些人才会真正的见识多,走的地方多,打过交道的人也多,于孝天需要的正是这种人。

大军休整了几天之后,于家军还真就招募到了几十个这样的人,这些人多是一些走脚货郎或者是给盐枭跑腿的盐丁,也有几个是以前干过响马的强人,每个人都跑过不少地方,各自都有熟悉的地方,所以在经过甄选之后,这些人都被留了下来,分配给了各斥候队,配合斥候行动,给斥候充当向导,并且必要的时候出面掩护斥候的身份。

经过数日的休整之后,长期航渡造成的人员虚弱,很快便得到了恢复,精气神都迅速的调整到了较佳的状态。

虽然少量兵将到了这里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的情况,但是在良好的卫生制度之下,这种情况并不严重,喝开水加茶叶,并且熬一些防治腹泻的药汤,使得绝大部分兵将并未出现任何水土不服的情况,故此于家军也就恢复了作战能力。

这时候派去青州的人员也回到了大营,向于孝天禀报了青州之行的情况。

眼下朱大典已经抵达了青州城,并且在青州城之中,立起了帅府,接管了山东的剿抚事务,正式走马上任,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前去解莱州之围,平定叛军作乱。

派去的人通报之后,立即便得到了朱大典的召见,朱大典对于孝天率部抵达浮山所一事非常高兴,虽然这次于孝天领兵过来,超期了十天左右,但是毕竟他还是来了,而且超期时间并不长,所以没人会把这几天超期当成回事。

而且大家也都清楚,当初崇祯帝下旨的时候,给于孝天留出的时间也确实太短了一些,从接到圣旨到抵达登莱,仅仅给出了两个月时间,这其中主要是崇祯帝实在是太着急所致,眼下放着最近而且战力较强的关宁军不用,却要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福建调兵过来,如果按照常理的话,半年恐怕福建兵都走不到山东,慢的话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一章 朱大典的困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