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越坡>第557章闪击战之祖

在前军被徐达的“群狼战术”打懵,反击过程中又中了埋伏,损失了二十多条战舰之后,陈友谅迅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他及时整顿了舰队,通过合理编组,再次向徐达的水军发起攻击。

这一回,陈友谅的水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战舰体型庞大的优势,对于徐达水军的其他小战船都不予理睬,目标直指徐达所乘坐的指挥舰,并且让所有参与突袭任务的战舰都集中火力,猛烈地攻击徐达所乘坐的指挥舰。

陈友谅水军的这一战略调整,立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正是因为陈军的战舰体型庞大,稍微受到一点攻击并不影响其战斗力。反而一旦是让这些战舰集中了火力,朱元璋水军的小战船就要吃亏了。

徐达所乘坐的指挥舰第一个遭殃了。在陈军水军一阵猛攻之后,徐达所乘坐的指挥舰被击断了龙骨,船体很快就散架了。

仓惶之中,徐达立即跳水逃生,好不容易是游到自己的一艘战船边,爬上了船,才捡回了一条命。

徐达所乘坐的指挥舰一沉,朱元璋的水军前军立即就乱了。因为主将徐达生死不明,他们再也收不到指挥舰上下达的前进或后退的指令,只得各自为战了。

一边的陈军水军指挥顺畅、进退有度,且人员、装备均占优势;一边的朱军水军则是一盘散沙。其结果自然是朱元璋的水军前军被陈友谅的水军杀得大败,几十艘战船均被陈友谅水军击沉,溺水者难以计数。

眼看着情势危急,朱元璋立即在旗舰上亲自指挥中军迅速顶上,好不容易才顶住了陈军的这拨进攻,形成了僵持之势。

就在众人以为战斗又将进入拉锯状态之时,一个人突然打破了这个平衡,甚至差点儿就改写了历史。

大家不要误会,这人可不是我胡硕。这人是那位“属猫”的张定边先生。

就在刚才这番混战之际,张定边瞧出了端倪。明明是己方的水猛进,将对方前军主将徐达的指挥舰击沉了,朱元璋的水军已经十分混乱了。可是朱元璋的水军很快又稳住了阵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对方中军之中出现了一艘白色战舰,显得格外耀眼。而对方的战船正是在这艘白色战舰的的指挥之下,渐渐稳住了阵形,与陈友谅的水军又形成了僵持之势。

按照张定边的估计,这艘白色战舰十有八九就是对方主帅朱元璋的旗舰。之所以将这艘战舰涂成白色,显得与众不同,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战船都能及时收到旗舰传来的战斗指令。

不得不说,张定边的分析判断能力是相当精准的。

当然,这只是张定边的判断,他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战斗发展到这个白热化阶段,张定边觉得有必要采取一次冒险行动。如果行动成功,他张定边就足以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张定边决定采取的这个冒险行动,在现代有个术语,就叫作“斩首行动”。

张定边决定指挥自己的座舰,另外再带上两艘护卫舰,迅速前插,直取对面这艘白色战舰。

按说,像张定边这个级别的领导,应该是懂得“规矩”的。这么重大的事情,肯定应该是先向领导陈友谅报告,得到领导批准之后,再进一步采取行动。

但是张定边这一次,决定不按“规矩”办事儿了。

为什么呢?

他都不把领导陈友谅放在眼里了?

当然不是。张定边是觉得战机稍纵即逝,且他现在所处的位置与陈友谅相隔甚远。如果先派人去向陈友谅报告,即使陈友谅回复可以行动,那黄花菜也凉了。

另外,自从自己上次进攻进贤门被火器所伤之后,陈友谅就更加谨慎了,不轻易让部将去采取这种冒险行动。因此,张定边觉得,如果去向陈友谅报告,得到批准的可能性也是极小。

但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那艘白色战舰真的是朱元璋的旗舰,那他的这次“斩首行动”成功的机率还是挺大的。即使不成功,他也有把握全身而退。

张定边为什么就这么自信呢?

因为他觉得双方的战舰体形差距悬殊。自己的战舰体型庞大,即使稍微受到攻击,根本就不影响战斗。即使自己的战舰陷入敌军战船围困,他相信只要开足马力,撞也能将敌军围攻的战船给撞开。

何况他的座舰还有两艘护卫舰,三艘三战舰齐发,互为犄角,很容易突破敌军战船的封锁、合围。

如果自己这边还有其他战舰,能跟在他的战舰的屁股后面,那就更妙了。他相信以自己战舰的强大战斗力,完全能将朱军战船的阵形突开一条口子。如果行动得顺利,后续援军也能及时赶来增援,说不定还能够一冲到底,将整个敌军的战船队形切割成两个部分。

如果真的能达到那个战术效果,即使没攻击到那艘白色战舰,也是成果丰硕的。因为一旦对方的战船队形被切割成两个部分,自己这边的大型战舰,就可以依托他们从中间取得的突破口,从侧面攻击敌军战船,甚至可以从敌军战船的后方攻击敌军。

要说在当时,张定边的这个想法的确是够大胆的。但是五百多年之后的历史证明,他当初的这一战术思想简直就是划时代的。

因为在五百多年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陆军大将”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就将这一重要战术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古德里安被历史学家及军事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他


状态提示:第557章闪击战之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