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穿越重生>大魏霸主>第969章魏国的学生运动
“。说明儒家与墨家的区别。

其实儒家和墨家理念冲突最严重的是一点,是儒家的礼,儒家重礼,而墨家则轻礼。在礼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其实简单的说,所谓的礼就是社会秩序。就是儒家看不贯墨家人人平等那一套理论,而墨家则主张兼爱,不分等级出身。这是一个主张建立齐全的等级制度,而墨家则是两千年以后的人人平等论。

要说墨家也是命运坎坷,如果墨子出生在后世,他这一套理论肯定很容易被人接受,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却非常难。别说那些既得利益者,就连普通百姓也不支持,人人平等这个理念。要是父与子平等,君与臣平等,夫与妻平等,这不是乱了纲常吗?

对于这些儒家和墨家的旧年陈事,冉明根本没有必要计较,更没有必要插手儒墨之争。但是以目前墨家的实力,肯定不是儒家的对手,如果不拉偏架,墨家恐怕会被儒家吃得渣都不剩。

冉明却没有做任何表态,他要收墨家所用,当然要打掉墨家心中最后那一丝傲气,准确的说是要墨家放下他们心中那点毫不足道的矜持。

此时天色皆以大亮,冉明从皇宫中发出口谕,宣布罢朝一日。

这时,围堵在宫门外的学生们慌了。特别是程默。程默字子谦,程默也算出身书香世家,程默是程秉的六世孙。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初师郑玄,后师从刘熙,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程秉著有《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计三万多字。陈寿也评价:“严、程、阚生,一时儒林也。”因为程秉曾是东吴太傅,生前并留三书三万余字,这让吴郡程氏多少有了一丝底蕴。虽然无法和东晋一流门阀相比,但是至少也是官宦世家。

程默早在三年前就从吴郡来到丰乐书院学习,如今已经是丰乐书院比较有名的清谈高手,尤其擅长经辩。对于这次国子监、太学和丰乐学院三地学生一同上书请愿的事,程默也是昨天才从好友孙林和王信那里知道,做为一个热血的年轻人,他对于冉明重用墨家的作法十分的痛恨,这次朝廷不仅要建立大魏最高的学府,魏国皇家科学院,同时还准墨家开坛授课,教授子弟,对于儒家来说,墨家是一个威胁。所以程默听到学生中有人组织来皇宫请愿时,立刻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站在路边的王简看着眼前这些群情鼎沸的学生,眼中却闪过一种喜忧参半的表情,本来朝廷对是否百家并举还存在着争议,但是经过这些学生们一闹,恐怕朝堂上再也没有敢反对取消墨家的了,否则就等着被整个士林的读书人唾骂吧,毕竟眼前这些学生就是士林的主体,他们单独一个人的影响力有限,但是当集合起来,这股力量就足以影响朝廷的决策。

不过,王简却非常清楚冉明的脾气,冉明自从永兴三年以来,处处表现得非常抢眼,准确的说他一身才学非常庞杂,对于兵法、经济、政治、军事、格物都非常擅长。作为一个这样的天纵奇才的皇帝臣子,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冉明有主见,而且不易被人左右。说穿了就是非常固执,只要是冉明认为好的政策,他就会努力推行下去,提高商人地位已经在朝廷引起了震荡,但是面对满朝反对,冉明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却让大臣与冉明的关系很僵,所以在冉明提出提高工匠待遇问题时,众重采取了妥协。

王简却不知道,冉明根本就没有提高商人政治地位,让商人成为政治中坚力量的打算。商人是冉明以前的政治盟友,不过冉明却发现他释放资本主义这个怪兽之后,随着潘多拉魔盒的打开,越来越多超出冉明想象的事情出现了。

为了追求利润,这些商贾开始大量采取廉价的土著奴隶,对于冉明富民经济计划帮助有限,而且这些商人的胆量太大了。随着大量移民南洋,而且移民以单身男子居多,而且南洋土著女子又黑又丑,这让移民迫切解决心理需要,与是贩卖人口的罪恶就开始了。当然,不仅贩卖土著,就连战乱期间东晋普通汉人百姓女子也被贩卖了不少。

这让冉明异常愤怒,汉人不得为奴隶这是冉明的铁律,即使各府使用的下人,全部采取自身份,使用合同制。当然这些敢贩卖汉人人口的商贾,冉明也没有手软,主犯全部打入四镇工矿中劳作,累死为止,而且家产充公,家眷流放。总算威慑了不少奴隶贩子。

冉明猜测,万一大规模提高商人政治待遇,他们恐怕会做出更多天怒人怨的事情。除了冉明的几个商盟元老,一般商人仍然像以前一样,没有太多的政治地位,不过子弟可以为官的禁令算是解除了。

对于这次学生逼迫冉明驱逐墨家的事情,王简的担忧更甚。冉明为了发明出来什么蒸汽机,可谓是不遗余力,光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就升到了多达三百多万金,足足占了财政开支的八分之一。对于迫切需要墨家力量投入研发的冉明来说,驱逐墨家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事情。

现在这些学生一闹,反而把他们这些大臣逼得进退两难,进则获得学生的好感,可以增加人望,但是却会和冉明正面对立,反


状态提示:第969章魏国的学生运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