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败如潮 中

出乎古德里安的预料,这支作为突击主力的装甲部队竟然在一路上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他们的指挥官抽到了一根好签,没有如同那些同僚们那样,将时间与精力耗费在了清缴沿路一堆虾兵蟹将的战斗上。

这支精锐的装甲部队沿着郡级公路高速挺进,沿途竟然连个路障都没有遭遇到,这让装甲营指挥官喜出望外,连忙通知后续步兵部队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向指定区域汇合,按照他目前前进的速度,预计战役合围工作将能够提早在午夜之前完成。

这支冲在所有人马前面的幸运部队,并不是什么简单角色,虽然他们在法国战役中并没有获得多少灿烂的战绩,但是其本质上确实是一支精锐的武装力量,而且从训练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大部分德军同级部队,毕竟这是目前德军装甲部队中唯一的一个装甲教导营。

被称为教导营并不代表这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单位,却必定是全军训练度最高的单位。装甲教导营的任务就是作为装甲部队的样板单位,在训练中摸索出新装备的使用方法,检验新的部队编制模式,同时进行新型技战术方面的试验,最终将获得的经验普及到所有装甲部队。

所以这种作为种子部队存在的精锐部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送上第一线去啃硬骨头的,而是最多跟着主力大队作为预备队感受一下战场气氛,或者在一些次要战场捡一些软柿子揉捏两下。

不过没人会因此小看这支部队,因为各级指挥官们都清楚,教导营里的人员是以后装甲部队扩张的种子,必须要加以保护,阵亡任何一个士兵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但是这次情况不同,作为新装备的实验单位,装甲教导营接手了四辆最新的四号g型坦克,编成了重坦克连的第五个坦克排,原本的二号坦克连全部换装成了三号坦克。全营现在拥有三号坦克六十四辆,四号坦克二十四辆。同时营部还配备了八辆半履带指挥车,并且编入了几支新编组的试验部队,比如自行高炮排机械化运输连自行反坦克炮排以及装甲掷弹兵连。总体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装甲营的规模,人员装备编制更接近一个机械化**混成团,但是对外却依然挂着装甲教导营的牌子。

这支部队很受统帅部的关注,统帅部的将军们非常想要看到这些新型装备和单位在实际作战中的表现,这关系到以后的大规模扩军中新部队编制和战术模式的规划。说不定德国国防军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就将从这支部队中掀起。

统帅部毫不犹豫的把这支部队放到了登陆的第二梯队,把他们塞进了第二波登陆的序列里。结果由于登陆过于顺利,他们在d日当天的中午就全部爬上了岸。

这次登陆部队中就属装甲教导营的编制最为完整,轻重火力步炮车骑最为齐全。正值战役处于最关键的时刻,手头兵力有限的古德里安也不再考虑什么保存精华了,装甲教导营当仁不让的被顶到了部队的最前头,作为完成这次合围的矛尖,担负起了收拢袋口向心突击的重任。

这也是装甲教导营官兵们一直都期盼的,虽然他们挂着闪亮亮的样板部队头衔,操作着最新型的装备。享用着优先的补给与特权,被兄弟部队的羡慕眼光所环绕,但是他们的心底里却是对自己的待遇感到惶恐不安,或许还有些羞愧,因为他们没有能够与自己享受的待遇相匹配的战功。

这回终于得到了能够在全军面前崭露头角的机会,成为了合围部队的先锋,装甲教导营的驻地当即就沸腾了,这些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展示出了他们全部的实力,全营从接获出发命令到冲上公路只花了短短的二十五分钟时间,其中还要减去五分钟的欢呼时间。

按照古德里安制定的路线。他们从迪尔出发,沿着从多佛尔至福克斯通的阿克汉姆公路直插英军后路,到达福克斯通后开始向南部反卷攻击,配合后续的步兵部队包围分割击溃福克斯通守军。将其向多佛尔方向挤压,最终英军歼灭在多佛尔城区。

作为攻击的矛尖,装甲教导营堪称足够锋利了,古德里安其实还是小小的照顾了一下这支种子部队,他们面对的是两个轻步兵师,而不是英军的装甲部队。那块硬骨头将由上岸的标准营去对付,装甲教导营只需要按照德军的传统,碾压敌军的步兵就行了。

古德里安没有想到英军的防线中部竟然是完全敞开的,他们都懒得在主干道上设置哨卡,装甲教导营完全如同是字面上的那种如入无人之境,所有车辆开足了马力向着福克斯通狂奔,竟然在午夜之前就到达了那座城市的外围。

跟随装甲营一起运动的两个机械化步兵营立即就地展开队形,向城市侧翼进行迂回机动,从公路到海边构筑起了一道稍显单薄的防线,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包围态势。

德军的侦查部队被派遣了出去,两辆装甲侦察车与一辆桶车沿着公路向着市区搜索前进,他们的任务是试探英军防线的边界,如果可能最好抓住几个俘虏获知英军详细的部署情况。

两辆小小的四轮装甲车关闭了车灯,沿着东西向的城际公路小心翼翼的前进,结果被他们直接摸到了英国临时军营的外围,英国人竟然毫无防备,兵营里还点着一堆堆的篝火以及煤油灯,营地周围只简陋的设置了一圈铁丝网作为防护,没有看到反坦克壕或者钢轨砦,甚至连基本的三足鹿砦都没有,德国人从英国人的表现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败如潮 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