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宦>第210章 南北争功
直下之势,势不可挡。

“唐近贤有功,万岁爷自然该赏”,只不过,虽然朱常洛已经开了口,王安却没有立刻动手的意思,反倒是在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的笑容来:“还有份折子,奴婢不敢决断,还是请万岁爷亲自预览一回的好。”

“哦。”,朱常洛诧异的应了一声,点了点头,从王安手中接过第二份折子来看。

“唐近贤要放了奢寅?”,这第二份折子上的文字,并不算多,几乎只是片刻工夫,朱常洛便一眼看完。

“这是为何?”,朱常洛愕然的张了张口,眼里也有些疑惑。

虽然奢寅不是奢崇明,可是毕竟也是叛军中的第二号人物。好不容易才逮着他,怎么能说放就放了。

在心里头琢磨了一阵,仍是不明就里,再把折子翻到最后,看了下署名,上头居然写的是“赵南星”。

“这位赵大人,倒也是忙碌。”,朱常洛看着奏疏上的署名,顿时不禁冷笑一声:“这兵部的事情,何时轮得到他吏部来管了。”

“与他一同上奏折的,还有兵部的员外郎王象春。”,虽然有些犹豫,可是毕竟曾经和赵南星也有几分交情,王安也不得不继续开口帮着解释一回。

“唐近贤在巴蜀想要做的事情,他们又如何得知?”,岂料朱常洛听了王安的解释之后,非但没有半点释怀,反倒是又冷笑了一声。

王安咧了咧嘴,其中的究竟,就连他也不敢再去多说。

“朕相信唐近贤想要做的事儿,自然有他的道理。”,朱常洛拿指节在案桌上轻轻的敲了几下:“朕既然赐了他节杖,让他便宜行事,他如何做都是朕的旨意。”

朱常洛的脸上,隐隐的透出几分愠色:“鏖战一月,全歼三万叛军,这份泼天般的功劳,岂是他们凭一份奏疏便就能夺去的?”

“万岁爷圣明。”,见朱常洛亲自下了决断,王安也像是松了口气一般,略微直起了腰身:“那这两份折子,可仍是留中?”

“驳回。”,朱常洛却是一挥大袖,忿忿的说道:“朕即便做不了明君,也不能让全天下的人都等着看朕的笑话。”

辽阳,辽东经略府

建州军自从上回袭击三岔儿堡之后,一时间似乎就没了动静。坐镇在辽东经略府里的袁应泰,这段时日里来也是大大的喘了口气,得以专心操练士兵,加固城池。

眼看着已经到了腊月二十八,还有两天就是除夕,即便是城头上仍然笼罩着一层阴霾的辽阳城,也到处透出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年前朝廷拨付到辽东的粮饷,还算是充足,除了充作军需的之外,袁应泰的手中还多有盈余。

于是乎辽沈两城的粥棚里,每锅粥也多放了两斗米,不至于再和从前一样稀的可以照见人影。一时间,辽沈两城内,袁应泰也博得了一个“袁青天”的美名,车驾所到之处,到处都有难民百姓磕头谢恩,袁应泰虽是屡屡敬谢,可毕竟也是凡人,心中多少仍有些得意。

年关将近,年是不可能不过的,但是关防一事,袁应泰倒也不敢丝毫懈怠,甚至每日间都要亲自上城头巡视一回,细细察看。

只不过,刚刚从城上回来,还没来得及歇息一会,便看见典薄厅里的书吏手上捧着一封书信站到了门边。

“大人,有京城来的急件。”,书吏站在门边,小心翼翼的向着袁应泰说道。

袁应泰点了点头,示意书吏入内,从手上接过书信,直接拆开来看,只看了几眼,顿时间便不禁皱起了眉头。

“去替我传高大人和几位总兵官来。”,沉吟许久之后,袁应泰方才像是回过了神,抬了抬头,看见送信来的书吏还站在一边没敢离开,于是当下吩咐道。

“小的遵命。”,书吏这才松了口气,忙不迭的迈开了步子,出门去了。

“谈何容易。”,等书吏出门去了之后,袁应泰也徐徐的站起了身,再看一眼手上的书信,叹了口气之后,又微微的摇了摇头。


状态提示:第210章 南北争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