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仙侠修真>五代小僧>第四十九章:悲壮决战(三)

薛韧立于战场当中,看着这百里尸身,深呼口气,回首拿起手中宝剑,“先祖,若不是您,英纵今日便输了。”

身后响起脚步声,乃是唐将王矩。

“想不到,将军你当真拦下了契丹军的滔天大军,守住了这麟州孤城。”

薛韧没有马上答话,轻叹一声而后问道,“吕大哥和郑老将军的尸身…何处?”

王矩闻言惨道,“吕兄弟…未得全尸,郑老将军头颅面目全非,无从认得。”

薛韧紧闭双眼倒吸口气,“薛准他…如何?”

王矩道,“薛准小兄的顽强意志让他活了下来,只是那条右腿…怕是废了。”

薛韧周身颤抖,他此番带来的薛家军已然不复存在,如今麟州城内,更无军队可言。

王矩问道,“将军,我有一事不明,不知…”

“讲。”薛韧轻声道。

“契丹军究竟是为何脱逃?将军你所用究竟是何计策?这兵法上全无记载啊。”王矩半生钻研兵法,却是了无头绪。

“王将军,你错了,我所用的正是前人所用,兵法所云。”

“不知是哪位先人所用,哪条兵法所讲?”

“西楚霸王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

秦二世胡亥三年(公元前207年),秦军大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虑,遂率二十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二十万秦军南下,而后诸侯救赵,遂衍生出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巨鹿之战。

项梁有一侄子,正是西楚霸王项羽,其率领五万起义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决战,后人或认为项羽勇猛有余却头脑不足,才使得其错失鸿门宴斩杀刘邦,落得后来刘邦以离间之计使其痛失军师范增,最后悲情收场,但是纵古观今,绝无人可质疑项羽在行军打仗上的雄才伟略,便连同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的韩信,也在霸王悲歌,陷于鸿沟之际以二十万大军败于项羽十万大军手下,后刘邦手下再无人敢战,遂以“四面楚歌”之计引发楚军思乡之情,不战自溃。

不仅如此,项羽更在乌江自刎之际,以出其不意之势,凭借二十八名士卒力挫汉中千人追兵,斩杀汉将,砍倒帅旗,仅失两名部下,皆印证项羽确是将才。

至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典故,乃是项羽为了激起己方军士战意,命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心,自断后路,凿沉所有船只,背对河流,面朝秦大军,一举击杀二十万秦军,楚军士气振奋,以一当十,九战九捷,重创对手,并迫使另二十万秦军不久投降,经此一役,秦朝名存实亡。

“梁王的兵岂能为我所用?”薛韧指点迷雾之处道,“我将驻有十万契丹兵的偏头关作为水河,面朝麟州城,中有迷雾和契丹大军,无异于将其置于死地,唯有将军队置于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才会有绝处逢生的机会。”

言罢薛韧朝一处走去,留下王矩一人口中喃喃,“置之死地,劫后余生……”

王矩转首看着薛韧离去的背影,“有此神将,唐廷可保!可是…”王矩看着偏头关一处的大雾,不禁自语道,“

这也要感谢老天帮忙,否则契丹军若是知道这迷雾中的虚实,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场大雾真的只是老天作美吗?

六月三伏一场大火,日出雾气自会愈渐发浓,而且还有一颗薛韧从任天啸那里得来的吐云珠,这场大雾应说是三分老天作美,七分人工杰作,至于那场大火究竟是为了烧粮,还是为了引起这场蒙住敌军双眸的引子,怕是只有薛韧自己心中有数。

赤面祭司连退数步,见己方大军败退,其除了大跌眼界外,还忌惮着眼前之人。

“你走吧,贫道修行不足,杀你只会平添戾气,得不偿失,但你不可再踏入中原半步,否则…”平阳子瞳孔瞪起,一张打碎身旁土石,“有如此石!”

赤面祭司年已六旬,深知双方道行上有差距,不会再做无谓之言,当下佛尘而去。

平阳子侧目观瞧,身后来了一人,双手抱拳施礼,正是薛韧。

“感谢道长前来相助,真人道法高深,果然名不虚传,怕是还在天啸之上啊!”薛韧一世为人臣子,最不善奉承旁人,不过今日所言,当真发自肺腑,单是看平阳子将赤面祭司玩弄于鼓掌之间,更是以土陷之术困住契丹军一整个方队,薛韧看在眼里,佩服在心底。

平阳子为人似很是高傲,从始至终未正眼看过赤面祭司一眼,不过此刻倒是饶有兴趣地回首打量了一番薛韧,“阁下能让我那个师弟心甘情愿的叫做大哥,想来必有不平凡之处,今日一见…”平阳子走近两步,其后半句话却让薛韧僵在了原地,“却是见面不如闻名。”

“道长…”薛韧的话被前者伸手打断。

平阳子迈开步子,“贫道不愿沾染世事,故而未提前赶来,如今战事已毕,贫道也不愿多留,便先告辞了。”

平阳子背手踱步,常人看来不过三两步的动作,却已迈出十数丈的距离,无人看清其步伐,其却已消失于众人眼中。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只是眨眼功夫,平阳子再回首眺望麟州城便只有黄豆大小,其轻轻笑道,“能让天啸这般信服,又可在如此颓势之下转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章:悲壮决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