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仙侠修真>五代小僧>第二十三章:纯阳门下(二)

“你可不要小看我们这种小民族哦,”长孙孤月笑道,“当年南北朝时期,我祖上拓跋氏一支部被皇帝赐姓‘长孙’,拓跋其余几脉也相继随着党项首领拓跋思恭改姓为‘李’和‘元’,随着一年年与汉人联姻,学习汉族文化,这些中土奇人异士我们自然知晓,当年唐宣宗灭道兴佛,纯阳真人心灰意冷,自此潜心修道,民间传说其离开中土,上了昆仑山,而你这短命道士又自称从昆仑山上下来的,普天之下能把你这等年纪的毛头小子教导至如此修为,怕也只有此人了。”

“…你这婆娘,”任天啸摇摇头,心道这女人当真不是什么绣花枕,随即坦白道,“自古神在九重天,人在一重天,哪有凡人做神仙的道理?可是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大唐朝君王正,臣子宁,国泰民安,有凤来仪,天下太平景象,其后的唐朝中期,更有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唐朝乃至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开元盛世’,可惜…”

长孙孤月似乎对历史极为了解,当即接过话茬道,“可惜唐明皇(唐玄宗)在位后期的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不错,”任天啸继而道,“于是天道叹惋,又觉这盛世之后必有可造之才,故派正阳真人,火德真君等上仙降世临凡,收徒传法,这才有的之后民间‘八仙’之说,师傅百岁之后羽化归仙,奈何我等悟性有限,他只得将毕生绝学天遁剑法按其全真理念一分为三,授于我等三人,师傅称这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贫道所学为斩断贪念**的长生剑,斩断无明烦恼的是大师兄的无忧剑,而平阳子便是贫道的二师兄,所学的乃是这斩断无名嗔怒的平阳剑。”

“你果然是最小的,但怎么说你师兄是扶不起的阿斗哩?真是没教养。”长孙孤月听得有趣,故而问道。

“哼,你懂什么?”任天啸眉头一皱道,“想当年师祖正阳真人降世度人,遍访天下,只得家师一人通过了他的十次考验,家师得道之后,欲发扬道教,广传道法,信誓旦旦要以三年为限,度得三千弟子,可是正阳祖师大笑不信,坦言三年之内家师难度一人,家师不信,可三年过去,当真无人可通过正阳祖师所设的十重考验,于是家师望在尘世开创道观,宣传道理,可却赶上了那个唐宣宗灭道兴佛,直到他老人家百岁羽化之际,也心抱遗憾。”

“所以你痛恨唐廷,就去刺杀唐昭宗了?呵呵,傻小子,不好好替你师父宣扬道法,竟去做这等蠢事,和你嫂嫂我当年还蛮像的。”

“你说什么?”任天啸一怔道。

“没什么,”长孙孤月摆摆手道,“那你们这三个当徒弟的,不打算帮你们师父完成遗愿吗?”

“唉~~~”任天啸摇摇头道,“大师兄自号无忧,平生最厌麻烦琐事,喜好清净,追寻世外桃源,我长生子无欲无求,按道家之

理,追寻长生之法,不愿与世人为伍,开门创派之事我二人是做不来的,只有二师兄继承师祖正阳与师父纯阳道号中的阳字,自号平阳子,宣传道法,广收弟子,开教立派,可是…”

“可是什么?”长孙孤月奇道。

“我等得家师亲传,理是天下第一等的教派,可是如今不提北方、西域、东海这些地方,单是中原内这些凡夫俗子所兴建的帮派便都压在我‘三清教’的头上,你说他平阳子不是在辱没师门吗?!”任天啸竟是越说越来劲,双目嗔怒,义正言辞。

“我呸!~”长孙孤月当即啐道,“你这家伙不但不帮你师兄完成师门遗愿,竟还有脸在这里抱怨,还要脸不要?”

“你这婆娘懂什么,”任天啸撇过脸去道,“当初我下昆仑山,事后又要刺杀唐昭宗,我那二师兄极力阻止,我们两个便动起手来,约定百招内分胜负,最后贫道侥幸胜了半招,但也故此跟他闹僵了。”

长孙孤月不解道,“那你大师兄呢?”

任天啸耸了耸肩道,“大师兄虽有出言劝我,但见我不听其劝,便道‘既然小师弟执意如此,再劝下去也只是徒增烦恼,算了吧;’记得当时二师兄差点被这句话气吐了血。”

“呵呵,”长孙孤月掩口而笑,随后重新翻开薛韧亲笔书信,看着信上的内容喃喃读道,“‘弟,兄今在雁门,月儿全托弟照料,今兄需道行高深之人前来相助,故而号召武林义士,然中原各门派或可差人前来,但局势所限,唐廷召力不足,难请各门高手出关,思前想后,忆起弟有一师兄道号平阳,为人正派,道法高深不逊于弟,望弟能亲笔书信一封,交予薛青送往太乙山请平阳道长出山,兄薛韧亲启。’”

长孙孤月与任天啸对视一眼,心头都在想着同一桩事,“兄(薛郎),在雁门遇到了什么难题呢?”

时光倒流,转回到昨日午时。

将领王矩伴薛韧身旁,二人刚刚吃罢午饭,此刻正闲庭散步,与当下时局反差之极。

“王将军。”

“末将在。”王矩双手抱拳。

薛韧摆摆手道,“王将军,当下只有你我二人,不必拘礼。”

“是。”王矩点点头道,起初他对这位青年才俊也并非全然信服,毕竟自己年过四旬,要他听从一个二十几岁毛头小子的差遣,心里怎都是有所介怀的,只不过自薛韧此前一战过后,王矩已然五体投地。

“你觉得此番这个契丹首领,耶律阿保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章:纯阳门下(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