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资宋>第二十六章 北港市场

到了此时,洪遵算是明白保安社为何能够纠和东海群盗于麾下,在几年内迅速崛起于东海了。不过他对于沈敏还是半信半疑的问道:“如果这些商人在海外找到铜山之后,不运回大宋,选择自己铸钱又该如何?”

对于洪遵提出的这个问题,沈敏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突然岔开话题说道:“老师不是一直想要见识见识我保安社的火炮之利吗?明日刚好有一批火炮出场试射,到时弟子请老师一探究竟如何?”

虽然洪遵很想知道沈敏对于自己所提出问题的回答,但是对于保安社火炮的好奇心还是让他分散了注意力,暂时收起了追问铸钱事宜的心思。

沈敏随即起身同老师告别,说自己要先回去准备明日的验炮事务,洪遵自然不会强行拦下他。在沈敏离去之后,他继续在街头逛了逛,顺手买下了一匣珍珠,洪遵前几日就看上了这北港出售的珍珠。

此地出售的珍珠据说来自于马六甲海峡之外的地方,除了四分以上的珍珠分开装起外,一至三分的珍珠则混在一起,以一两、二两、三两的重量出售,每两出价30贯。

这个价格对于大宋境内的珍珠价格来说已经是相当低了,洪遵在临安府定过一对一分重的珍珠耳坠,价值12贯,光是那两颗一分重且浑圆的南珠就价值4贯左右。

而他挑选的这一匣珍珠,虽然大多不大规整,但也有七八颗几乎达到浑圆的标准,且色泽也不错。洪遵自己估算,光是这七八颗珍珠大约就已经超出了他出的30贯价格。

洪遵倒也好奇的向那个额头上包着一块麻布的外国商人询问,为何不把自己的货物运到海峡对岸去出售,那样的话他的珍珠起码还能翻上3-5倍的利润。

结果这位外国商人抱怨道:“大宋官员抽税他还能忍受,但是大宋官员让外商自己管理自己,却不能正确的区分他们的国家。结果,现在把持大宋外商管理的都是他们敌对国家的商人,他们不仅得不到公平的对待,还要忍受这些敌国商人带着大宋商人压低他们的货价,抬高卖给他们的货物,甚至还要强行和买他们带来的价值最高昂的珍宝,因此他们不得不放弃了大宋,转而跑来此处。”

对于这位外国商人的抱怨,洪遵自然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摇着头回去自己的住所了。不过他对于今天自己的收获还是很满意的,一是从沈敏那里获得了一个解决国内钱荒的思路;二便是在市场上捡了个大便宜。

虽然在秦桧的打压下,鄱阳洪氏一门四进士都只能在州县的低阶职位上转悠,因此收入并不丰厚。但是拜大宋优待士大夫的国策,哪怕是低阶文官的待遇,也足以让他们父子兄弟购田置产,过上中人之上的生活了。

不过虽然温饱问题是解决了,可这样的生活待遇和他们鄱阳洪氏的身份地位依旧是不相匹配的。毕竟这个时代,士人娶个妻子的正常费用是150贯上下,嫁个女儿的陪嫁也要花个2-300贯。

鄱阳洪氏可是一个大家庭,光是洪遵的兄弟就有八人之多,因此他的俸禄倒是大半用于补贴大家族的开销了,而他自己的小家庭几乎没什么积蓄。

之前他看到北港市场上廉价的珍珠及其他海货,也只能看看而已。只是他没想到,自己收的这个徒弟倒是豪富的很,拜师礼一出手就是黄金10两,这就是300贯了。

洪遵倒也没有故作清高的拒绝,他虽然把对方算计到了自己门下,但也相当于是把自己的名誉给绑在了沈敏身上,因此弟子既然诚心想要孝敬自己,他也就不客气的收下了。顺便今天就把自己之前看好的珍珠给买了下来,准备带回去给妻子、女儿打上一些首饰,也算是给她们分别这么久的一些补偿了。

第二日一早,沈敏穿着短衣上门,如约前来邀请洪遵前往观看新炮试射。火炮试射的靶场在北港村东北三里外的一片河滩上,这里视野开阔,和河对面的稻田隔河相望,周边就是成片的树林,因此到不用担心炮弹会失误射去人烟处。

洪遵跟着沈敏骑马来到了靶场才发现,今日来观看大炮试射的并不仅仅只有他,社内的头领和郑庆等人都站着了火炮后方的细细观察着新的火炮。

见识过了火绳枪的威力后,洪遵就一直对这种被称之为保安社火炮的武器大感兴趣。在他的想象中,所谓“砲”就是指发射石弹或陶弹的抛石机。当然他也听说过,陈规所著的《攻守方略》中,有以巨竹筒或大木挖空装火药石子发射的火炮,不过并没有亲眼看到过。

不过等到他看到了放在靶场上的十二门色泽金黄的铜炮之后,他大致算是明白了这种火炮是怎么回事了。看起来,就像是把陈规所做的竹木火炮用金属仿制出来啊,

沈敏抚摸着一门铜炮的炮身,也不待他出声询问,就一五一十的向他主动介绍道:“这门火炮长2又四分之一尺,炮口内径五分之一尺有余,外径大约是内径的一倍,弹重2.5斤,装火药11两2钱,射程在半里到四分之三里之间。

嗯,就是远处那两道石灰线之间的地方。两侧边上插着的旗帜,每两杆旗之间的距离为10丈,离我们最近的一面旗大约距离我们50丈。一会,我们就会一门一门火炮的进行试射,并记录它们的有效射程,还有弹道方向。”

洪遵虽然袖手站立在一旁,但是目光却没有移开过铜炮,对于沈敏的解说他不由有些诧异的问道:“怎么,这每门大炮的射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章 北港市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