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双鹰旗下1>二五、前无畏

对于德意志-奥地利海军来说,1883年的一件大事就是吕贝克-汉堡运河的动工。

汉堡和吕贝克两座自由市由于在普奥战争期间跟随普鲁士加入到反奥一方,随着普鲁士的战败,这两个北德意志的城市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和莱茵-威斯特法利亚一起落入到奥地利人落入到奥地利帝国的管辖范围之内,而另一座自由市不莱梅则与奥格斯堡一起被并入到了汉诺威王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两座城市和不莱梅一起,成为了北德意志地区最发达的三座港口城市。随着航运业的迅速发展,另外还就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方面的需求,开挖日德兰半岛上的运河早在1875年帝国海军成立后的第三年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运河的开挖方案有三种:一是从北部石勒苏益格首府弗伦茨堡开挖,这条运河的线路最近,只不过需要修建几座大型船闸;第二是从基尔港开挖,也就是另一世界历史上德二选择的方案,这条运河路线最长;第三就是连通汉堡和吕贝克,最终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帝国议会批准的是这一方案。

虽然由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已经有了不少的重型机械,可是这条运河预计至少需要六年才能完成通航。

由于墨西哥帝国的向南扩张,在1821年才从西班牙人的统治下独立的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明显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英国人的背后支持下,三国抱起团来,一起对抗墨西哥帝国的扩张,原来历史上的南美太平洋战争并没有发生。

在拉丁美洲,原来被麦国打得满地找牙的墨西哥,在马克西米利安当了皇帝,恢复帝国之后,局势逐渐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主导帝国政局军事高层野心也渐渐膨胀起来,梦想着恢复旧日大西班牙殖民帝国时期的荣光。

第十次俄土战争,奥地利船厂所设计建造的装甲巡洋舰在黑海之中打得土鸡一众英系铁甲舰满地找牙,让英国造船业的名声一落千丈,原来一向从英国船厂购买舰船的一众南美小强们现在改弦更张,改成了向奥地利和德意志造船厂来订购舰船。

1882年黑海海战的结果也是皇家海军所不能忍受的,针对英国造船厂在黑海海战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设计缺陷,特别是主力铁甲舰设计上的问题,在威廉?怀特的主持下,皇家海军提出了新的战列舰设计要求。

1884年英国皇家海军的“君权”号战列舰建成服役,这艘排水量达到了14000吨以上,装备了四门13英寸主炮的的最新全钢质战列舰顿时让人眼前一亮,成为了世界各国战列舰设计所效仿的对象。

“唔,这玩意提前出来了么?英国皇家海军还是很有创新精神的,可不像普鲁士人那么死板和教条。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越复杂越好,这是德意志人的传统。”此时在基尔的德意志舰队海军司令部的办公室里,维克多大公正在不屑一顾地评论着德意志海军的舰船设计师们所提出的新式战列舰设计方案,在办公桌对面,康拉德海军少校正在向帝国亲王和海军总司令汇报着他在英国时的考察报告。

在坐的还有帝国海军新任造舰总监波佩尔中将和海军技术委员会的罗纳德少将,三人之前似乎正在讨论着帝国海军最新战列舰的建造方案。

在英国的报纸上,已经在宣传德意志海军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全然不顾目前德意志海军总吨位甚至还不如法兰西第二帝国海军的事实。这只是一种手段,最初只是皇家海军为了通过新的《海军法案》,欺骗普通民众的小把戏而已,但慢慢地连他们自己都开始相信这种离奇的谎言了。

在1884的的“柏林会议”上,各国虽然达成了重新划分非洲殖民地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澳洲的归属,英德两国针锋相对,谁也不肯作出让步,并没有明确地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澳洲的问题上,英德两国矛盾越发显得尖锐和不可调和。

这主要是因为大英帝国将澳洲视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不肯与德意志帝国进行分享罢了。会议期间,德奥帝国提出了各国共享殖民地利益的论调,却遭到了英法两国的拒绝,这主要是他们所占有的殖民地比较多,想自己独占而已。

不过,这些年来在吴维的推动下,德奥帝国的殖民地版图不断扩大,面积并不亚于法国,在会议上这么提,也只是表个姿态,向那些还没有多少殖民地的国家示好罢了。

在这次会议期间,由于长期游离于德意志体制之外,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普鲁士王国在禁受不住国内的压力,终于向法兰克福议会提出重新加入德意志关税和经济一体化体制的申请,迈出了回归德意志体系的第一步。

做为帝国海军的决策者,吴维以德意志-奥地利帝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需要为借口,一直压制着海军内部关于建造战列舰的呼声,自1875年以后,帝国海军就从来没有建造过一艘排量超过9000吨大型主力战舰,一直在专注着装甲巡洋舰或是轻防护巡洋舰的建造。

在“君权”号下水后,他总算是松了口,允许帝国海军造舰部门开始了战列舰的设计工作,问题是造舰部门的设计方案让他怎么也看不顺眼。

“按照帝国议会通过的海军预算,将会建造四艘排水量也为14000吨新式的战列舰。我的意思是主炮采用305毫米舰炮,两艘由奥地利船厂建造,建成后部署在地中海的奥地利舰队,两艘由德


状态提示:二五、前无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