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双鹰旗下1>五二、发现

飞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战舰的侦察范围,让舰船在海上隐藏更为困难,对于处于弱势的海军来说更加不利。早在新世纪到来以前,各国海军对于让飞机在战舰上实现起降,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1901年,作为世界上最强的两个海军国家,英德海军几乎在同时都将水上飞机装备到了巡洋舰和战列舰上。至于航空母舰,虽然都在轮船或是改装的军舰上成功进行了起降试验,但是都是在战争爆发后这才开始进行正式的研制。

当德国的水上侦察飞机出现在视野里的那一刻,范弗里特海军少将就意识到自己这些天来一直在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自从四天前在纽芬兰东南部海域遭受到一次敌人的潜艇攻击后,这支庞大的英国运输船队再也没有遭受过一次来自水下的攻击。这种情况上人感觉有些意外,要知道由于护航军舰因为对于水下侦测手段方面的缺陷,根本无法探测到潜入水下的德国潜艇。现在的德国“狼群”在夜间绝对是胆大妄为,经常在夜间成群结队地浮出水面,对运输船队展开肆意地拦截追杀,有时甚至会在船队中间突然就浮出水面,发动攻击,然后再趁乱下潜逃脱。

在紧急建造补充了几十艘航速较慢,只装备4英寸主炮,专为反潜护航而设计的驱逐舰后,虽然英国的护航力量得到加强,但是德国潜艇趁着夜间上浮海面发动突然攻击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英国皇家西海岸警备司令部查尔斯上将从爱尔兰南部的科克港海军基地发来电报,告诫他有一支强大的德国舰队已经进入北大西洋海域,海军部命令47护航运输船队转向亚速尔群岛进港后待命。

范弗里特少将在看到电报的第一反应是立刻返航,折回加拿大港口,这才是最安全的。但海军部的命令不容更改,而且国内也急需这些运输船上所装载的战略物资。这批货物里包括3000多吨铜、12000多吨电解铝和20000多吨天然橡胶,还有镍、铬、钨、锰等重要的战略金属,这都是国内急需的战备物资,否则国内根本无法制造出足够的舰船和大炮用来支撑和补充在战争中的巨大损耗。

作为为应对德奥海军军备竞赛而紧急建造的一级战列舰,“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是皇家海军在学习和吸收德奥海军技术特点,首次采用艏艉中线布置背负式炮塔的一级战列舰,只不过因为继续在舯部装备了一座主炮塔,它的防御性能并不如德奥海军所建造的,与其排水量相当的“赫尔戈兰”级战列舰。

皇家海军对于船用动力系统的制造技术水平和高速战舰线型的研究和认识远不如德奥海军深刻,除了在战巡上以锅炉数量来获取速度优势外,绝大多数战列舰的航速只有节,在最高航速方面要落后德奥战列舰3节以上。直到在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时,皇家海军在舰用动力系统方面这才逐渐接近了与德奥海军的技术差距。

多格尔沙洲海战的结果证明,英德战舰上所装备的12英寸主炮已经无法击穿对手新锐战舰的装甲防护,造成致命的杀伤。正因为如此,英国皇家海军才会将这些装备12英寸主炮的战列舰派到海外或是大西洋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以避免运输船队遭受来自德国快速装甲巡洋舰的袭击。

德奥海军并没有派出装甲巡洋舰作为水面袭击舰的打算,而是派出以战列巡洋舰或是高速战列舰为主来组成水面袭击舰队,这就让这些护航的“无畏”型战列舰在应付起来就颇感吃力。还好,由于皇家海军还掌握着大西洋上的控制权,这些英国战列舰可以毫无顾忌地与德舰交手,并不害怕受伤。

这一优势是德奥战舰所不具备的。

范弗里特少将深知自己的责任是保护这支运输船队的安全,在2月27日凌晨,船队在格陵兰南部海域遭受德国潜艇攻击攻击时,已经损失了两艘商船,现在47船队还有47艘商船,他需要带领它们安全地返回英国。于是在接到查尔斯上将的电报后,他下令船队改变航向,转向东南,向亚速尔群岛行驶。

此举让他们摆脱了德国潜艇部队的跟踪——从加拿大哈得逊湾内的丘吉尔港到葡萄牙领地亚速尔群岛的航线并没有多大价值,埋伏在这一航线上的德国潜艇很少。皇家海军的战术设计相当不错,他们认为斯佩舰队会向格陵兰岛海域去拦截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可惜的是德奥海军的计划是将这支舰队派往非洲执行任务。

阴差阳错,范弗里特所保护的运输船队在转向后就朝着斯佩舰队的前方驶去。两支数量庞大的船队越离越近,如果不是出现索罗钦所指挥的这支德国水面袭击舰队的话,斯佩舰队将会与这支英国运输船队交错而过。

此时,47运输船队航行在斯佩舰队西北大约110海里的位置,位于索罗钦舰队以北约90海里,如果是以前的话,几支船队是根本无法发现对方的。很可惜的是,德国人为他们的所有巡洋舰以上的主力军舰上都装备了水上飞机,这让德国舰队的搜索范围一下扩大到了方圆150海里。

当1906年3月3日清晨,帕特里克?范弗里特少将率领英国47运输船队航行到纽芬兰海盆东侧时,他们就被空中的德国侦察机给发现了。

此时正是早晨7点40,朝阳刚刚升起,居于船队前方的“风信子”号驱逐舰就发出警报信号:西南方向发现飞机!

天空出现的两架德国


状态提示:五二、发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