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西南崛起>第一百六十三章 硬骨头

御书房里,苏进贤匆匆向段正淳回报:“皇上,皇后匆匆出宫,看方向,是去了丞相府,”手机端 一秒記住『→\etv.c\o\t/

正在写什么的段正淳稍停了一下,马上道:“知道了,”没有一点影响的继续写那封未完的信。

他只一想就知道,高升洁这么急急忙忙的去找高泰明,绝不会是要透露儿子刚才说的那些话。

虽然这两年,和高升洁的关系明显有些疏远,看来也很难回复从前的样子,但这样的信任,还是有的。

儿子的那个筹划,事关重大,升洁一定不会告诉高泰明。

她这么急着去丞相府,段正淳猜,多半又是跟自己儿子有关,至于究竟为什么,他猜不出来。

这个儿子,他也是越来越看不透,但既然儿子连那样棘手的事看来也能轻松解决,和儿子有关的事,他真是一点都不担心。

“把这快马送到通海,”他把信给苏进贤,“还有,去叫黄学士他们过来,”

看着又在舒展身体的段正淳,苏进贤觉得,皇上好像变了很多,具体的不太说得出来,但感觉,好像是轻松不少。

是因为太子回宫了吗?

没过多久,奉召而来的黄昊等,也敏锐的觉察出了段正淳的变化,和以前一样,他同样在笑,但笑里却没有了往日总是隐约可见的阴郁,他现在的笑容,就和外面的晴空一样爽朗。

段寿昌也马上察觉到了,他马上问道:“皇上,可是有什么喜事?”

“哈哈,诸位请坐,”段正淳的高兴也掩饰不住,“倒也没什么喜事,急着叫大家过来,是想拜托诸位卿家,接下来,要多督促相熟的部落,在中元节,一定要亲自到京城来,”

众人顿时都有些明白,这一定是有好消息。

要知道,在昨天,一想到中元节一天天的近了,大家就只觉得无奈,只觉得压力一天天的大起来,有时甚至会像个孩子一样的去想,那一天要是永远到不了才最好。

中元节,是各部来京城陛见的时候,也正是丞相府要抛出他们筹谋已久的改制的时候,也是丞相府会进一步扩大优势的时候。

没记错的话,皇上这也是第一次这么信心满满的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但段正淳既然不说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便也没问,皇上不说,自然会有不说的道理。

段正淳自己却有些按捺不住的样子,“告诉他们,来了会有好事,会让不来的人追悔莫及的大好事!”

这下就更有些明白了,想来皇上一定是有了能对抗相国公改制的办法,御书房里,顿时难得的轻松起来。

他们毫不怀疑段正淳会不会过分乐观,因为他们清楚,只要是段正淳认定的事,那绝不会有闪失。

大家不由得心里都有些痒痒的,黄昊凑趣道:“不知这些好事,有没有臣等的份?”

段正淳爽快的道:“当然少不了诸位爱卿,”

黄昊打量着其它几位,所以这究竟是什么好事?

…………

建昌府,段延贵和赵卓为跃马越过最后一个山口,终于抵达了最后的目的地,宋朝黎州(今汉源)对岸三大部落中,现今实力最雄厚的部落,邛部川部。

邛部川部,唐时旧称为勿邓部,现又被很多人称为大路部。

因为邛部川部,直通大渡河对岸的黎州,正位于大理国和宋朝交通贸易大道上,故有此俗称。

建昌府下属的靠近黎州的部落,加起来多达十多个,其中以邛部川部、两林部、风琶部为最大,故又合称东方三部,一直以来,这三部中,又始终以邛部川部实力最为雄厚,因此眼前的这个部落,也是大渡河南,金沙江北所有部落的领袖。

段延贵和赵卓为此时看到的那从大路两旁,一直蔓延到远山上的聚居区,就是邛部川部雄厚实力的最好体现。

刚刚拜会过的两林部,虽然这些年也有很大的进步,但和这里相比,总体还是要逊色不少。

邛部川部之所以如此兴盛,和靠着这条路是分不开的,因为扼守着和宋朝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这些年,邛部川部获利盛丰。

在和周围部落有纠纷时,他们甚至会选择在路上设卡,中断那些部落和宋朝的贸易,说白了,还是占了个好地方。

也因为占了个好地方,因此邛部川部一直和宋朝保持着密切的往来,这样的往来,早在赵匡胤灭后蜀之后不久就已开始。

开宝二年(969年),见宋朝的统治已经初步稳固下来,刚登基不久的大理国第五任皇帝段素顺,遂命邛部川部递书至黎州,商谈以邛部川部为代表,入贡宋朝之事,不希望和大理国像唐朝和南诏一样的赵匡胤,接书后便欣然应允。

自那之后,邛部川部的每代首领继位,均要遣使朝宋,以期在得到大理的承认之后,还得到宋朝的恩准和加封。

宋朝的加封,也由一开始的司侯、司戈、司阶,提高到校尉、郎将、将军、大将军,及至现在的都王(都王,实则是邛部川部的自称,宋真宗时第一次赐封这个级别的封号,乃是“大渡河山前山后都鬼主”,所以说宋朝的那些文人,真的是非常之刻薄,给个封号也都以“鬼主”为名,稍客气点的,不过也只称作都蛮王)。

一直和邛部川部别苗头,甚至为了商路,都不止一次进攻过邛部川部的两林部,从宋朝那里得到的最高封号,一直止步于大将军……

因为赵卓为派人先行通知过,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三章 硬骨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