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文唐>第617章 武士彟的误会
这首诗送给自己也没有公布出来。

还好这次回京把家小都给带上了,还好自己的女儿偶遇太子得知了这件事情,还好……要不然恐怕自己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事情。

但武士彟的这一番感慨岳山完全感受不到,他一脸懵逼……

我不是这个意思啊,这首诗也不是送给你的。

当时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送给你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后来偶然把这首诗的全篇记了起来就写了下来。

根本就不是为了送别你写的,咱俩也没有什么深厚的友谊好不好,你别误会。

但这样伤人的话肯定是不能说的,而且他也约莫猜出来事情是怎么回事儿。

李承乾这个坑货不知道啥时候看到了这首诗并且记了下来,遇到武士彟的女儿,两人聊天的时候就给抖落了出来。

不光把诗给抖落了出来,还给编造了一个莫须有的故事……

坑货,真是大坑货啊。

但看起来这个坑货因缘巧合之下做了一件好事儿,武士彟看到这首诗估计非常激动。

想想都知道啊,古人就喜欢这种文化梗啊。尤其是文人之间,杜甫为了追自己的偶像写了几十首诗送给李白,李白也回了许多。

但李白最喜欢的还是孟浩然啊,两人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共同创作诗词,他一生送给孟浩然的诗是最多的。

还有很多本来不够资格史上留名的人,最喜欢结交文人,就是指望着这些文人能写一篇诗词歌赋什么的送给自己。

万一这首诗词非常经典自己也能跟着史上留名。

最成功的莫过于汪伦了,把李白舔的很舒服,然后就随着一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武士彟虽然是个商人,但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一首诗词的优劣。

就岳山写的这首诗,绝对名垂千古。

这就是千古佳话啊。

当然了,就算没有这首诗词武士彟也一样能名垂史册。以一个商人的身份起家,资助李渊起兵造反,因功晋封开国公还担任过宰辅。

这些事迹足够他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是没有人嫌自己身上的美名多的,同样是史上留名,风评可是千差万别。

武士彟不知道自己死后风评是什么样的,但他相信有了岳山这首送别诗,将来编撰史书的时候那些文人对他武士彟也会笔下留情,多用一些比较正面的词汇,让他的风评更好一些。

毕竟文学梗和文坛美事是所有读书人共同追捧的佳话。

即便刨除这些功利的想法,这首诗表达的离别之情也非常的真挚,非常的感人,确确实实让武士彟很感动。

因为他是李渊的死忠,玄武门之变后就迅速被边缘化,以前所谓的盟友好友也基本都断绝了往来。而岳山却默默的为他写了如此情真意切的一首诗……

两项一对比,就显出了岳山的这份感情是多么难得。

原本他痛恨岳山策划了玄武门之变,见了这首诗,他的想法就变了。

玄武门之变决定性因素还是皇权之争,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不过都是棋子。再说大家各为其主,也怪不了岳山。

再说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十一个年头,李世民已经坐稳了皇位,还打败了匈奴,已经展现出了盛世的苗头。

且太上皇都已经原谅了李世民,他这个做臣子的就更没有必要死守着那一点不甘和仇恨,把自己搞成孤寡家人了。

总之这一首诗就像是一架桥梁,让武士彟和岳山重拾友谊……嗯,尽管之前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并不深厚。

但无所谓了,有这首诗在谁敢说他们的交情不深?

最终,一个人因为误会,一个人装傻充楞,武士彟和岳山两人瞬间就摒弃前嫌成为了铁哥们。

隔阂消除,两人聊的也是非常愉快。

但在聊天的过程中岳山总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可又想不起是啥,最后只能认为自己想多了。

两人一直聊到大中午,吃过午饭又聊了一会儿武士彟才告辞离开。

等他走后岳山一个人坐在家里思量了一下这件事情,也觉得世事无常,谁能想到两人会阴差阳错因为一首诗成为朋友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结果总归是好的。

虽然武士彟已经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而且貌似也活不长了,但总归是个朋友。而且这样一来他岂不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让武则天喊他叔叔了吗。

不对,武则天?

岳山终于想起自己忽略了什么,忘了问武士彟的哪个女儿偶遇了李承乾。

不会是则天大帝吧。

不会吧。

他赶紧掰着手指计算时间,武则天是玄武门之变当年出生的,也就是唐历七年,现在是唐历十九年贞观十一年。

我擦,不知不觉则天大帝已经十二岁了。

放在前世十二岁还是读小学的小姑娘,他不认为对方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这是古代啊,十二岁都嫁人了。

看看李丽质,那思想成熟的堪比前世二十三四的大姑娘。更何况是一代女皇则天大帝,她的智商只会更加妖孽。

和李承乾偶遇的不会是她吧。

要真的是她,那就太吓人了。

不行,不行,不行,要赶紧让人去查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了,赶紧把徐山鹰叫过来让他去调查太子这两天的行踪,确切的说是调查清


状态提示:第617章 武士彟的误会--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