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玄幻奇幻>城管无敌>第八章 、最没出息的穿越者(下)
恢复了肥力。此外还附赠有罗马人遗留的灌溉沟渠,只要稍加修缮和疏浚,就能直接进行使用。

第三、巴斯城的附近确实没有什么强大势力,但距离大不列颠岛上残存的文明城镇也不算遥远,还位于连接着威尔士和康沃尔半岛这两大凯尔特人聚居地的交通要道上,想要招揽人口也比较容易。

事实上,对于一些被“卡梅洛特城堡”招揽过来开荒的凯尔特人农夫来说,他们自认为并不是背井离乡。而是在重返故土——有些人原本就是当年从巴斯城逃出去的——因此在心理接受上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在这么多有利条件的叠加之下,这帮人在黑暗时代的大不列颠岛上又折腾出了些什么成绩呢?

嗯,王秋在笔记本上初步归纳一下,“卡梅洛特”科考站在这两年多以来的奋斗成果大致如下:

一座豪华坚固的“城堡”,三四百公顷的田地,几个乱七八糟的破烂小村庄。一座只有一个神父和几个小侍童的教堂,一个利用埃文河水路不定期开张的沿河集市……还有一座从古罗马废墟的基础上,依托于教堂、集市和内河航路刚刚萌芽起来,在多年之后的未来可能会逐渐发展成形的“自治城市”……

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贵族领地吗?从社会组织形式上来看,连一点儿进步都没有好不好?[

即使是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发展经营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由于文明的退化和冶炼技术的失落。在中世纪早期,欧洲人最缺乏的东西之一就是金属。由于数量有限的钢铁必须首先用在骑士们的刀剑和盔甲上,所以很多西欧农夫都只能用木犁来耕地,结果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

可是,尽管在距离巴斯城不远的地方就有煤矿和铁矿,而在科考站的电子图书室里,也有着记录各种原始冶炼方法的科普书籍。但生活在卡梅洛特的人们似乎从来都没有大炼钢铁的想法,只是用科考站内富余的金属制品,给辖下的凯尔特人农夫打造了一些简陋农具,或者用于跟其它势力进行贸易交换。

这样一来,等到穿越者们离开或死去,这个小小的迷你王国又会再一次退化回石器时代……

总之,如果是一个穿越者孤身穿越到中世纪黑暗时代,能够白手起家鼓捣出这么一份家业来。那么确实是很值得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可现在的情况却是几十个穿越者带着一座物资极度丰富的南极科考站穿越过来,折腾了两三年却只搞出了这么点儿明堂……这样就让人觉得很失望了。

这样一来,在得知了这帮英国佬近年来乏善可陈的表现之后,王秋都快要拍桌子骂娘了守着这么一个储备丰富的穿越基地,身处于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历史大时代,却只占了巴掌大小的一块地盘,当上了一个村长级诸侯就心满意足……你们能不能别浪费了这么好的基础条件。也给我稍微有点儿追求啊?

于是,在初步了解过情况之后,王秋就在心中给这帮英国佬打上了“败家子”和“窝囊废”的标签

然而,等到王秋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单独会见了刚刚被举出来的“亚瑟王”,跟这位大学未毕业的同龄人进行了一番长谈之后,才愕然得知,“卡梅洛特”科考站之所以在穿越到黑暗时代之后一直所作为,也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确实有人提出过一些宏图大计,但光是在内部就没法统一思想。

原来,在集体穿越到了中世纪黑暗时代初期,罗马帝国刚刚崩溃的不列颠,并且开垦了几片田地,收罗了一批农奴,初步解决了生存危机之后事实上,所谓的“生存危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他们即使一直缩在科考站里闭门不出,科考站内的燃料和存粮,也足够这一小拨现代人坚持到虫洞出现的时候这些安稳下来的英国人,就对自己的身份定位产生了极大的困惑。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谁?

嗯,在跟着“卡梅洛特”科考站一起穿越过来的成员之中,除了少数几个外国移民和苏格兰人之外,他们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说英语,信仰上帝,曾经趾高气扬地制霸欧洲,用舰队、枪炮和工业文明殖民全球、“教化万邦”,迄今还留下了数个大大小小的英语国家……

咳咳。似乎有些扯远了。言归正传,总之,除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公民”这个法律概念之外,他们对“自己人”的身份标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督徒,二、盎格鲁撒克逊人,三、文明人,四、说英语。

然而。在公元500年前后的大不列颠岛上,却根本找不到同时符合这四个属性的族群。

继承了罗马文明的凯尔特人,说的是凯尔特语和拉丁语,他们的语言文化最终都将会在英格兰王国的时代消亡。而说古代英语的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却依然处在原始氏族社会,并且如此的残暴、野蛮和愚昧他们信奉着用活人献祭的德鲁伊教。崇尚暴力,把战争与劫掠看做是一种荣耀,把劳动和种田当成是能的表现;除了少数贵族之外,绝大多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依然不知婚姻为何物,仿佛马和驴一样放荡地胡乱交媾与生育,部族里小孩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这样的祖宗还真是让人深感压力巨大。

而且,在罗马帝国时代建立的不列颠基督教会。将会在蛮族入侵的狂潮之中,被野蛮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几乎完全摧毁,只是在


状态提示:第八章 、最没出息的穿越者(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