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玄幻奇幻>城管无敌>五十七、姑苏古城一夜破(中)
园、虎丘这样的名山、寒山寺这样的名刹、还有周庄这样的名镇……苏州之名,名不虚传。

说起苏州市区内最出名的地方。阊门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关键性地标,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在《吴趋行》中就写过:“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

阊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相传为吴国名臣伍子胥设计和修筑。“阊”的意思是“气通阊阖”,就是与天之气息相互贯通。

在阊门的对面,横亘着一条山塘河,由唐朝的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开凿,属于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自古就是水运码头。使得这一带变得极为繁华富庶,明朝的唐伯虎就说过,“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清代文人则描述它是“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在阊门对面、山塘河北侧修建的道路。称为“山塘街”。直到二十一世纪,山塘街也依然是苏州城最繁华热闹的商业区。

对于民国时代的苏州市民来说,能够在浮生得闲之际,来到山塘街的茶楼里泡上一壶香茗,点上几碟糕点,听着茶楼里内容丰富的说书和戏文,俯瞰周遭熙熙攘攘的市井百态……实在是人生之一大乐事。

这一天上午,苏州反省院(国民党的政治犯监狱)的刘云院长就难得溜号旷工出来。跑到阊门山塘街的一家茶楼里,要了一壶昂贵的六安瓜片。一碟炒花生,优哉游哉地品味起了茶水的滋味。

最近这两天,刘云院长的工作量突然暴增了不少,以至于连茶楼都没时间逛了。

——由于红十军团在浙北地区奇迹般地屡战屡胜,将各路“党国精锐”接二连三地打得全灭,兵锋似乎正在直逼首都南京,一时间弄得整个江浙地区人心惶惶。南京国民政府一边打肿脸充胖子,硬说赤匪已是穷途末路,无需担忧;一边又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大张旗鼓地要打“首都保卫战”……

如果只是南京国民政府要打首都保卫战,那么倒也罢了,反正就算被赤匪打得再怎么灰头土脸,也是中央的那些大员们丢面子,不干刘云这个并非军务体系的地方官员什么事。

可问题是,中央的有关方面鉴于战时社会秩序混乱,为了以防万一,不知搭错了哪根脑筋,竟然把南京反省院的政治犯一股脑儿转移到了苏州这边来,累得刘云院长光是接收档案、安排牢房就花了两天两夜……更别提在半路上还有几个犯人莫名其妙地失踪了,闹到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各方为了推卸责任,一时间大打公文官司,连累得他的这个苏州反省院长也吃了落挂,直到现在都还是一肚子的怨气。

不过谢天谢地,眼下这帮政治犯的转移工作都已经完成了,让刘云院长在今天终于能出来喝一壶茶,闲散闲散精神……嗯……接下来……是不是到自己在东山上的别墅去看一看?前不久瞒着家里黄脸婆买下的扬州小姑娘,一直到今天都还没来得及kāi_bāo呢!不过为了防止出丑,似乎还得去买点虎狼药才行……

今天虽然不是什么庙会或节日,但在苏州阊门的山塘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依然络绎不绝。而茶楼里也是生意兴隆,挤满了饮茶消闲的客人。和往常一样,诸位客人们一边喝茶吃点心,一边谈天说地。虽然茶楼的墙壁上早早地就贴了“莫谈国事”的字条,但大家还是忍不住老是把话题往时局上引。

——没办法,自从大清朝完蛋以来,这中国的世道就越来越乱了。革命党打北洋军、北洋军打北洋军、革命党打革命党,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制造惨案……“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把戏玩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冒出一个蒋委员长,马马虎虎地把全中国统一起来,似乎一时半会儿不用打内战了。谁知赤匪却怎么也剿不灭,接下来就是日本小鬼子大举入侵,一刀砍掉了东北三省还嫌不够,又继续在华北和上海抢地盘……

现如今,南京国民政府的形势,是内有赤匪、外有倭寇,政令不出江南之地,名符其实的偏安小朝廷。

虽说在之前不久,蒋委员长用“堡垒战术“刚刚剿除了江西赤匪的中央苏区。让人们对这个政府的信心稍有回升,但紧接着的浙北战场一系列空前大败,又让南京国民政府的声威迅速跌到了谷底。

“……听说了吗?日本人最近在华北那边又挑事儿了。似乎是想要入侵察哈尔!哎,这日本鬼子也真是的,所有的其它洋鬼子加在一块儿也不如他们胃口大!记得前阵子,日本人还曾想撮合段芝帅(段祺瑞)和宣统皇帝(溥仪),一起合作领导华北自治运动,亏得这事儿因为两人的见面礼仪纠纷而流产了……”

一位公务员模样的客人,对同桌之人得意洋洋地炫耀着见识。“……呵呵,一方想用大清皇帝见两江总督之礼,一方想用中华民国执政见前清废帝之礼。只是双方都忘了自己已经是无官一身轻的平民了”。

“……哈?这还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另一人忍不住笑出来声,“……可惜也亏得他们都死要面子活受罪,否则以段芝帅在北方的人脉和声望,只怕眼下北平、天津已是难保……记得章炳麟曾经讽刺说‘现在赤匪离南京三百里。倭寇离北京三百里’。国势若是再无起色,就要学孔子笔削春秋以待后王了……”

“……赤匪离南京三百里?倭寇离北京三百里?哈哈哈哈,老兄,你说的那都已经是老黄


状态提示:五十七、姑苏古城一夜破(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