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本是常事,但朱魁还是认为若不是自己去了广陵,王叔公虽老,尽心照料的话,应该还能多活两年,当然这都是他强制内疚心态。
相对朱老实夫妇、兄弟姐妹来说,王叔公对朱魁可以说类似一种知遇之恩,对他身上下的精力与期待,远远在亲孙王承之上。
若没王叔公,可以说重生在平民家的朱魁,没地方读书识字,要知前世简体中文,与汉代的隶书,篆书等等根本是两回事,不可同日而语。
而所谓前世所学知识,在汉代只能算杂学丰富,经学典籍,才是文人正道,才可被世人所认可。
朱魁不止一次听乡里乡邻说过自己出生时,有什么天显红光,那时要不是王叔公确定为赤帝子转世,红光早就被不知吉凶的村民当做血光来看,拖出去浸猪笼了。
可以说,没有王叔公多次维护,朱魁未成年之前,三岁搓草绳,五岁水插秧,七岁上渔船,各种劳作放牛,收割农活做个不停,哪能等到六岁时,朱魁见父亲来回田里与船上,辛苦万分,这才提出帮忙捕鱼一事,不然朱魁可以一直不干活,只读书就好。
就捕个鱼,为此王叔公甚至训斥过,少年不用心做学。
“叔祖与我大恩,孩儿未能报效,他就故去,为其服丧三年,乃是孩儿唯一可以做的。”朱魁铁了心,不顾朱老实夫妇的意思,整理了衣物,就在坟墓旁搭起了茅屋。
他从赵达那的来的零碎黄金自然交给朱老实他们使用,此番广陵郡一行,让朱魁涨了不少见识,胆量也大了许多,让父亲与大哥,购买了三十来亩地,请了些同村与邻村百姓前来耕种,连渔船与水塘也都分包出去,一下子全家过上了地主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