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仙侠修真>从蜀山世界开始>第73章百年后李英琼

山中不知日月,转眼已是百余年后。

明朝已灭,清朝初立,康熙即位的第二年间。

巫峡溯江之上,暮烟四起,瞑色苍茫,本应是昏暗一片,只是玉宇无云,又有一轮明月高悬,将清光大放,使得天地皆明,能鉴人眉发。

有一只小舟,长仅丈余,由上流处顺水游来,其上载有三人,一个老者在外操舟,作船夫装扮,两人坐于船内,一老一幼,均是背负一肩行李,看起来甚是单寒,应是乘船的客人。

那个坐于船内的老者,须发已是全白,满脸皱纹,目中露出些许哀愁之色,显然是饱经沧桑之人。

他的身旁依着一个少女,年才十二三岁,容貌便出落得非常美丽,神情甚是天真,不时把手一伸,指着四外的烟岚景物,把眸轻抬,带着一片孺慕之色,口中声量不大,询问那老者,说道:“爹爹,这是什么?”

原来是父女二人。

那老头儿不时出声,把女儿的问题逐一答复。

忽然,他着看那高悬于空的明月,高声说道:“那堪故国回首月明中!如此江山,何时才能返吾家故物啊!”

言下之意甚是凄然,顿时老泪盈颊。

那少女素来孝顺,闻言见状,立即出声,宽慰乃父,说道:“爹爹又是心生伤感了。这天下之事,皆有前定。爹爹你在此徒自悲伤,也是无益。还请爹爹为了英琼,多多保重身体,方是要紧。”

她正说时,那操舟的船家走了过来,说道:“老爷子,天色不早,又到了那吃食的时候了。前面就是当地有名的乌鸦嘴,那里有村镇坐落,我们且靠岸歇息,上岸去买些酒饭吧。”

那老头姓李,他只是一见明月如初,自身却是国亡家破,流离颠沛,突然心中感伤罢了。

李老头经过爱女的一番宽慰,已是将心情平复,听闻船家之言,便说道:“好吧,船家你且只管前去。我今日有些困倦,便不上岸了。”

船家刚把话说完,小舟顺着江流,一路向下,已经是到了目的地。

闻言也不多劝,将船头系好后,便自行上岸去了。

那轮华月高耀天心,把那岸上的沙子映照得明亮如雪。

李老头及英琼父女二人,见月色极好,景色甚美,立时心生雅兴,也是肚饿,便将自己行囊中的酒菜取出,摆在船头,对面互酌。

英琼坐于李老头面前,李老头手持竹筷,不时拣些酒菜,连酒递与英琼,令其与己一同饮食,偶然回顾说笑,问答几句,父女二人的神态甚是亲密。

就在此时,李老头不经意的把头一抬,忽见自远处树林中,缓缓地走出一个白衣人来,在月光之下,看得分外清楚。

那白衣人一路走着,声调清越,可裂金石,渐渐地,走得越来越近,没有一会,便离靠船处不远。

李老头原是江湖中人,本是豪情。

他在昔日之时,更是仗着武功高强,与两个好友杨达、周琅等人,在齐鲁燕豫一带,闯下齐鲁三英的名号,威名一时显赫无双。

李老头一时兴起,便出声喊道:“良夜明月,风景不可辜负。我这船上有酒有菜,那位老兄,何不下来同饮几杯?”

白衣人唱得正是高兴之际,忽然听见有人唤他,心想:“此地多是川湘人的居处,轻易见不着北方人。这人说话,满嘴京城口吻,想必是我同乡。他既约我,说不得倒要扰他几杯了。”

他一边想着,一边走,在不知不觉中,已走到了船上。

二人会面,定睛一看,忽然抱头大哭起来。

李老头脸上老泪纵横,说道:“自从你我兄弟二人那日京城一别,谁能想到,竟会在此地重逢!可是人物依旧,山河全非,怎能不令人心肠寸断呢!”

白衣人亦也是泪湿满襟,说道:“扬州之役,我听说大哥已化为异物,本是心伤世上少了一位知己。不想今日竟是异乡相逢,从此我周琅纵然是天涯沦落,也可谓吾道不孤了。大哥,你身旁的这位姑娘,可是令媛?”

李老头答道:“我一见贤弟,惊喜交集,倒是忘了教小女英琼拜见叔父了。”

随后,他伸手叫道:“英琼过来,与你周叔叔见礼。”

李英琼听了她父亲的话,走了过去,纳头便拜。

周琅受了此礼,跟着还了一个半礼,然后对着李老头说道:“我看贤侄女满面英姿,实乃是将门之女。大哥的那一身绝艺,定然是有传人了。”

李老头把头一摇,说道:“非也。贤弟有所不知,愚兄因为略知武艺,所以闹得家败人亡。且她一出世,她娘便随我死于乱军之中,在十年来,与我奔走逃亡,毫无安身之处。她老叫我教她武艺,而我抱定了庸人多厚福的主意,又加上这孩子两眼怒气太重,唯恐她学会了武艺,将来多事。”

“我的武艺也只是稀疏平常,天下异人甚多,所学不精,反倒招出杀身之祸。我只有此一女,实在放心不下,所以一点武功,都并未传授于她。想着将来日后,她招赘一个读书种子,夫妻二人一齐送我归西,于愿足矣。”

周琅点了点头,同为父亲,自是理解李老头那番爱女之心,于是说道:“话虽如此,可我看贤侄女的相貌,决然不是安于以丫角终老之人。世事难料,日后再看吧。”

李英琼听了周琅之言,不禁秀眉轩起,喜形于色,又望了望她那年迈的老父亲,目中又不禁露出了几分幽怨之色。

周琅又问道:“不知大哥此番入川,


状态提示:第73章百年后李英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