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六百一十章 抗战 淞沪抗战 围歼鲛岛(二)

[正文]第六百一十章 抗战 淞沪抗战 围歼鲛岛(二)

------------

第六百一十章抗战淞沪抗战围歼鲛岛

日军在距离第一道街垒还有200多米时,一阵呼啸声就由远及近地传来,紧接着,十几声爆炸在装甲车前后响起,爆炸的烟尘在瞬间将装甲车遮盖得严严实实。

烟尘中,柏油马路上的沥青块,街边的砖石碎块在日军军密集的队伍中四处飞溅,最要命的还是横飞的弹片,一下子炸死日军十几人,剩下的也几乎个个带伤。

还没等烟尘消尽,三辆装甲车令人惊讶地竟然毫发无损地率先从烟尘中冲出来,继续轰鸣着冲向街垒。紧接着,日军也紧随在装甲车后从烟尘中冲出。

让日军中队长龟井感到庆幸的是,由于距离过近,道路两侧又都是建筑物,街垒后的中国人仅仅发射了一轮迫击炮弹就停止了射击。龟井明白,对方火力要强于己方,只有依靠装甲车的掩护,自己的中队迅速接近街垒,和中国人混战在一起,自己才有胜算。

龟井举着战刀,狂吼着带头紧随装甲车向前猛冲。

这种维克思装甲车因为是轮式,在街道上速度很快,一百米的距离迅速就被越过,离铁路线前的街垒只剩不足一百米的距离,而中国人竟然还不开枪,这让龟井心中不由升起一丝不安。

日军的战术就是让装甲车开到街垒前,有车上的机枪火力压制住对方,然后步兵就势冲进街垒,消灭敌人。

对于中国人对付装甲车的战术,日军已经总结了教训,那就是尽可能地让步兵靠近装甲车进行掩护,消灭攻击装甲车的中国人。现在,自己的部队正在忠实地执行者这个战术,而中国人竟然迟迟不开枪,一旦装甲车冲到街垒前,他的部队冲进街垒几乎就无法阻挡。

难道对面的中国人竟然不怕皇军冲过去?

或者是中国人有什么阴谋?

只是现在龟井已经无暇多想,他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不管怎样,冲过去再说,否则在对方凶猛火力的打击下,他的部队很难再有机会安然退回去。

装甲车离街垒只有50多米的距离了,这让龟井心里稍稍安稳了一些。

虽然中国人似乎找到了攻击装甲车的办法,也就是在近距离集中几挺重机枪,用密集的子弹扫射装甲车。可是龟井清楚,这种办法虽然有效,可是需要时间,每辆装甲车不着弹五百发以上,很难有子弹穿透它的装甲。

子弹要穿透维克思的装甲,那是需要概率的,而且还是以百分记的概率。

他们的这次进攻,正是考虑到了中国人的这种战术,才同时出动攻击北站部队仅剩下的三辆装甲车,目的就是让中国人顾此失彼,他们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有效打击三辆装甲车。

自作聪明中国人,这次我让你们尝尝大日本皇军刺刀的厉害。

就在龟井以为胜利在望时,一阵密集的“咚咚”声突然传入他的耳膜,凭本能,龟井听得出这一定是机关枪发射的声音,而且还不是一两挺,而是十几挺机枪在同时发射。

不过,仅从这种机枪发射的声音,他还无法分辨是那种机枪。因为,他从没有听到过这种机枪声。

这种声音,既不是类似中**队大量装备的zb-26一类的轻机枪,也不是马克沁重机枪,而是一种他从来没有听到的机枪发射声音。

不过,根据声音凭常识判断,这种机枪的口径不会小,威力也一定非常大。

龟井很快证实了他的判断,因为他看到在他前面左侧的一辆装甲车的侧前装甲上,突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比大拇指还粗的孔洞,而且那些孔洞的数量还在飞快地增加。装甲车的装甲就好似一层窗户纸,在猛烈的风沙冲击下,瞬间被打成了筛子般的感觉。

三辆装甲车虽然还在歪歪斜斜地向前冲,可是龟井已经听不到车上重机枪发射的“突突”声了,龟井突然感到一阵恐惧,中国人的机枪竟然如此厉害,在他们面前,这样的装甲目标竟然好似纸糊的。

紧接着,一个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龟井右前方的一个正端着步枪冲锋的士兵,上半截身体竟然猛地拦腰折成两段,溅起的鲜血喷了他一脸。

龟井知道,这个士兵是被中国人这可怕的机枪射中所致。如果是被马克沁重机枪扫射后,要出现这种状况,估计得两三挺同时射击才能做到,而且那还得保证它们射出的子弹都打在这个士兵的腰部。

还没等龟井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几十颗黑乎乎的手雷突然从两侧的建筑物顶上和窗户中飞过来。而其中一颗冒着烟的手雷,正滚到龟井脚下。

这是一种类似于日军使用的手雷,只不过它的破片槽不是日军手雷上的那种方形,而是菱形的。

龟井的反应不可谓不快,他一个箭步跨到一名军曹的身后,他想用这名军曹的身体替他挡开爆炸产生的碎片。可是很不幸,龟井一脚正踏在一颗同样冒着烟的手雷上,脚下一滑,一下子跌坐在手雷上,一股痛彻心扉的剧痛猛地从他的尾骨传遍他的全身。

“轰、轰。。。。。。”

密集的爆炸声在日军的人群中响起,这次爆炸的声势虽然不及刚才的迫击炮炮击,可是因为弹片更多,给日军的杀伤更大。爆炸中,日军被炸死三十几人。

爆炸声还没停,密集的机枪、冲锋枪、步枪声,以及十几把驳壳枪的射击声,就从两侧的建筑物上响起,日军剩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章 抗战 淞沪抗战 围歼鲛岛(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