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仙侠修真>九指剑魔>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莫要忘了此子的身份,他固然奈何不得你,可若你对他不利,难道兑山宗还会保持沉默?”

西门望说道:“杯酒释过往,我敢请他,却想看看,他敢不敢来。”

因为在荒原上争夺天书一事,西门望大将军得罪了兑山宗,也让陛下愈发愤怒不满,然而此人麾下数万铁骑,替朝阳开土辟疆,实力强横又有战功在身,朝廷处置起来极为麻烦。

兑山宗大先生亲自到土阳城与西门望一番面谈后,西门望大将军以极为强大的心志,毫不恋栈,接受了解甲归老的提议。

这是朝阳帝国最愿意看到的结局,无论宫中、军方还是朝臣都感到极为满意,所以才会给予西门望至高的尊荣和待遇。

但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人或事能够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昊天光辉之下依然有魔宗存在,兑山宗高山之前依然有人对玄微不如何恭敬。

西门望自然也做不到这一点。

许尘不满意这个结局,西晋也不满意,被西门望的铁骑欺凌了数十年,一直默默等着朝阳君臣失和,西门望变成凄惨烹狗的燕国君民也不满意,即便在朝阳国内也有些大势力对此感到极为失望。

那个势力便是亲王殿下提到过的清河郡诸姓。

清河郡七大姓实际上便是七个门阀,历史悠久,甚至远在朝阳开国之前便已声震世间,便是西晋神军的大神官,也有几位来自这七大门阀之中。

千年之前,朝阳以铁骑立国,兵锋横扫天下,西晋神军密诏诸国联兵以抗,却依然无法阻止这个超级强国的诞生和崛起,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还处于朝阳东南边境外的清河,依然在七大门阀的强力守护下,不卑不亢面对着都城的威压,始终保持着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余年后。

朝阳的铁骑北伐草原,连续战胜令中原人谈虎色变的雪国人部落,甚至最终成功迫使雪国人离开草原,迁去极北寒域,都城的声威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史上罕见的程度,世间民心所向渐向西移。

直至此时,清河郡七大姓才最终下定决心投降。

立国之初的朝阳百废待兴,有诸多被吞并的郡州需要消化,民间需要休养生息,而清河郡诸姓在世间声望太隆,所以那位曾经因为一个小村被屠,便倾举国之力追杀千力灭掉草原某部的太祖,罕有地对清河郡采取了怀柔政策,并且将此事立为国策,记载在了遗诏之中。

朝阳开国初年,都城南的兑山宗也刚刚修建完毕,招生数量极少,朝廷选拔官员多是通过科举,和刚刚吃饱饭学会识字的诸多郡州相比,文化昌盛的清河郡自然能够在科举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那些年里,清河郡的族人学子,通过科举源源不断进入都城,每科取士,竟有将近一半来自清河郡,都城朝堂之上的官员,各部寺院里的要害位置,也尽数被清河郡七大姓所把持。

又因为太祖皇帝遗诏中确定的那道国策,朝阳皇室对清河郡礼待有加,时常联姻,甚至曾经出现过连续三代皇后都来自清河郡大姓的情况。

时有贤者曾经忧心忡忡,言道若长此以往,真不知朝阳究竟是李姓之朝阳,还是清河之朝阳,浮云蔽日,足可畏矣。

事实证明,在马背上挥舞着朴刀征服天下的朝阳帝国,果然不可能因为文治之事便被征服,开国初年的连续数任皇帝,都禀承着祖先担坐在龙椅之中拱手而治,袖子里的手却牢牢握着强大的兵权。

近九百年前的朝阳从化四年,当时的皇帝年仅十四岁,在母后与朝臣的压力下,沉默了整整四年,也学习了四年。

就在距离亲政还有两年时间的时候,这位少年天子,在他那位来自清河宋姓的母后试图违背先帝遗诏,让国舅兼首辅的宋大学士兼领军权之时,毫不犹豫把那只还很瘦弱的手从袖子里伸了出来。

那只手里握着兵权,兵权便是一把冰冷无情的刀。

其夜有轻骑出皇城,直扑北城宋大学士府,府内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第二日朝会,无数朝官泣血叩阙,纷纷指责天子残暴不仁。

少年天子坐在龙椅之中,平静或者说冷漠地听着宫门处传来的消息,然后有些疲惫地挥了挥手——挥手的意思不是表示退让,因为少年天子没有下罪己诏,而是直接动用了廷杖。

当日在皇宫之外,有一百四十八名朝廷官员被杖击而死,鲜血染红了他们的官服,也染红了青色的地面,竟似比宫墙的颜色还要更深几分。

当夜,少年天子在侍卫和羽林军的护卫下,来到了都城南郊的兑山宗。

不知那个夜晚,他与兑山宗里的谁说了些什么话,总之第二天,随着一道旨意,那位自以为比清河郡出产的历代皇后都更有志向的太后娘娘便被幽禁进了冷宫,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她。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朝阳各郡州出自清河郡的官员,或上书请罪效忠,或被暗侍卫捕拿回京下狱,一时间,无数人头落地,整个帝国的上空都飘浮着一道低沉的雨云,人心慌乱不堪。

朝堂动荡,政事混乱,自然对朝阳国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然而那位少年天子就像李家的历代祖先一般,在这等时刻,展现出不惜与世间同毁灭的强大意志,毫不犹豫地继续清洗任何胆敢反对自己的人。

经此一事,清河郡积攒了数十年的菁华被尽数毁灭,七大姓实力严重受损,更关键的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五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