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1159.第1159章 升空逃亡

“你们那里的估算情况如何?“张海在动员结束后对成都独立旅的王光问道。张海当年的诸弟子总体来说还算淳朴可靠,不过这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有能力的人在经过选拔后也并不多,王光在刘洪涛以外算是作战研究方面还算靠谱的一个弟子了。

“圣主那里的材料我们都已经分析过了,包括入中亚以来的一些战斗详报。我估计这次城内清剿作战,我军的伤亡估算也是在五百人到一千人左右这个距离上。加上之前我们遭遇到的伤亡,这次撒尔马罕之战我军总计将有两千余人减员性负伤,千余人的纯损。

张海听到这些话也多少有一些忧虑:“你们的估算过程我拿来检查下,看看吧!”

“这些西域地带的建筑同朝鲜东瀛乃至以前内地不少城市大不一样。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城池建筑大量使用木材。只要我们攻占了城头,别的不说,仅仅放火就能让城内的残敌吃不了兜着走。就是不用放火这种手段,火炮从城头开火,没有多少建筑的屋顶能够抵御住重霰弹。而在这西域一带,不少建筑都使用土石材料。就是屋顶可以被轻易对付,墙壁也不是重霰弹可以轻易打穿的。我们只能进行对城区逐一的清剿,仅仅这一项就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射程优势。我军战斗心理素质从这些战报的情况来看,应该仍然保持着以前的实战发挥效率,对于寻常军队至少十倍左右的优势,再加上短时间内可以展开的火力,至少是几十倍的优势。局部清剿作战我们还能利用观察优势在局部集中兵力,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当有百倍左右的损失比。传统旧军队在进攻中的伤亡承受力往往不超过一成,两成就有可能崩溃,但是在防御中:特别是相互孤立的城池防御战中,并不算是很精锐的队伍在历史上也有因为种种原因抵抗到大部分伤亡的例子。因为这种形式的交战恐惧和溃败传染性要低的多。所以我估计按照最坏的情况看,城镇清剿作战的伤亡应该在千人左右,最少的情况也应该有五百人。”

王光的说法更加让张海感觉到了一丝不安。在出征之亲,张海与刘洪涛等人就进行过广泛的估算论证。这次西征是最终做着连同补充兵在内承受十万人伤亡损失,至少几万人牺牲的前所未有损失准备的。

在张海看来:原本历史上的清灭明,还有新朝灭明,连同地方武装在内都要杀伤百万人左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对旧利益集团清洗式的征服,那么要征服泛地中海这样一个比较成熟的文明区域,没有几百万人的直接杀伤,数百万累计武装力量的清洗是很难做到的。新军主力部队以自己所拥有的优势,面对西方军队在进攻中取得一比几十的损失比完全不是问题。毕竟当队伍的规模多达几万甚至十万以上兵力的时候。当年兵力窘迫的时候所受到的种种平方律制约因素都已经不存在了。

可是如今,他却发现自己露算了在那些坚固城市所进行街巷清理作战所可能遇到的伤亡损失。

似乎是意识到了张海在忧虑什么,负责外情的田宾则安慰道:“圣主无需过多的忧虑,像撒马尔罕这样大的城市,在我中华都不常见。在西域乃至整个泰西基本上是屈指可数,大部分情况下的极西之地城市都远远没有这样的规模,而且人口与兵力比较密集。如果我们遇到的大部分抵抗力量都退入这样的堡垒中,那反而有力于我们将其一网打尽。”

“但愿如此吧”张海叹道。

这时一丝曙光已经开始晖映远方,提醒时间的亲卫连战士告诉张海距离日出只有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只不过这个时候也仅仅是微微有些光亮而已。

大概也就在光线稍稍好一些,能够在大部分地方看清十丈以内目标的凌晨,张海下达了对撒尔马罕城展开最后攻击的命令。

大军不在夜间进行巷战,是根据以往的作战经验,拥有绝对优势的一方在夜间进行攻坚往往是不利的。而不在天色完全亮起来之后展开行动则是张海顾虑在白天给予敌军以这么猛烈的打击之后,城内的残敌极有可能选择投降。

关于敌军投降的这个问题,队伍里也进行过广泛的研究论证,结论是:对于同文化圈或非宗教地区的受降那还勉强能够接受。

而对于那些有自幼宗教传统的地方,哪怕看起来十分开化自由,在文明上消化这些地区的成本也过于高昂。青壮年士兵正应了某句话:“想这样儿的人,应该怎样去改变呢?无法改变,就只有去。。。”

因此,参与进攻中的各部队得到了严令:对城内的敌人杀无赦,一切有作战潜力的人都是如此。避免因为“诈降”而带来任何危险。

原本稀稀落落的枪铳声骤然间密集而连绵不绝的响了起来,这连绵不绝的枪铳声夹杂在凌晨寒冷的风中更让距离前沿比较近地区的残敌风声鹤唳起来。

此时的杨吉儿汗以及几名最重要的亲随还有奥斯曼与波斯等地前来的几名“要臣”也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五艘大一些的热气球携载这十个人冉冉在夜空还算灰暗的黎明下升起。

为了安抚手下,对外宣扬是打算让队伍在天亮的时候投降,可是不少的人已经猜测到了:以那新朝在叶尔羌等地的作风来看:他们在决定最后进攻的时候是根本不会给敌人留下投降的机会的。唯一可以庆幸的是在这时候,还有上天这条路可以选择。

此时撒马尔罕城的风向是西北风,会把热气


状态提示:1159.第1159章 升空逃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