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1216.第1216章 草原交锋(二)

领兵的波兰将军在出发的时候还是感觉的不少谨慎的。因为那东方大国厉害的传闻毕竟让善于研究战争的军事贵族每一个人都心惊胆战。

不过在前哨战的时候,发现那些东方人的侦骑竟然连简单交战的勇气都没有,仅仅是稍做象征性的开火就向大部队的方向撤去,也不由的让那些波兰精锐们多了几分鄙夷。

“这样一支军队,是怎样怎么一路扫荡过来的?会不会是什么计策?”负责领兵波兰将领了解的东西更多,却多出一丝谨慎来。

最初的作战计划就是立足以保守的方案,所以没有多少犹豫,波兰人就下达了让那些哥萨克人展开试探性进攻的命令。

哥萨克人当年在土耳其的进攻之下拯救了波兰人,可是没过多久那些波兰人似乎就忘记了这些,把乌克兰人依旧势为掠夺的对象。这让乌克兰哥萨克同波兰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不过身处战地,哥萨克人合纵联横的觉悟还是有的,当发现年如同洪水一般的新朝主力大军一路灭国并且逼近到乌克兰附近的时候,也起了同仇敌忾的决心。看到那些平时里一贯蛮横的波兰人在临战的时候竟然有些畏缩不前,也不由的觉得好笑起来。就派遣了几千人规模的精锐逼近过来企图挑战这支传闻中强悍来敌的侦骑甚至本队,测试出这些敌军的战斗力。

周明能被任为暂编师的师长,也是一个算是表现突出的人才。他也研究过很多新军主力部队历史上的作战。发现新军那些胜仗很大部分的共同特点就是敌人错误的估计了新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而如果敌军十分谨慎并且回避主力会战,往往就会给部队带来诸多麻烦。如果以可以承受的损失最大限度的诱敌决战也就成了很多人的研究对象。

在这方面有着独到心得的周明在战前就向各部发下了一些有关怎样避免过早暴露实力的战斗条例。包括以正常的火枪射击在中远距离上开火,尽可能的给予对手一定压力和削弱,并在敌军勉强冲击到五十到八十步左右距离的时候再视情况全面展开猛烈的射击,以求让敌军组多的人马留在阵前等等。

当哥萨克人的马队逼近到第九暂编师北面右翼大概一百二三十步左右距离的时候,右翼临近敌突袭之敌的五百名左右第九暂编师二十七旅三营官兵迅速向逼近过来的敌人展开了猛烈的火力。

这火力只有第一轮是发射早已填装好弹药的弹丸,而且是分为“半营”交替开火。在随后的开火中官兵们以少见的方式临战进行战场填装作业并向敌军展开火力。

因为知道如果敌军靠近:猛烈的待发火力必将让敌人大股军队冲锋的时候也只能落的个纷纷落马的下场,所以针对这几千试探进攻之敌的开火,官兵们的战场心理压力降低到了少见的程度。只有一成左右的人因为紧张而出现发射失误,大部分的子弹都开始射向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离。

一百二十步左右的距离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那口径并不算大的燧发排枪有效射程,弹丸在这个距离上已经明显的下滑,需要抬高枪口一人以上的距离才有可能命中远处的目标了。而在这个距离上,弹丸的威力也已经开始明显的下降。往往子弹命中了敌人的马匹却显得没有命中似的。哥萨克人依旧能将马匹控制住并骑会来。而子弹打在人身上的时候,就连威胁一般重甲目标的能力也没有了。

不过这样远的距离虽然超过了火枪的有效射程,可是近乎靶场一般的发挥能力的前提下还是给逼近过来的敌人以相当大的威胁。至少一半左右的弹丸能在这个距离上飞入敌群之中,短短两轮左右四次开火整个战线上的官兵们所打出的千余发弹丸就至少造成了哥萨克人几十人规模的伤亡。

哥萨克人见到其他战线上的来敌呆滞的没有反应,似乎指挥的将领完全是个庸将,多了一些胆量:负责临阵指挥的哥萨克将领下令几千人的队伍以纵队队形展开,准备展开连绵不断的冲击,以凌厉的攻势变试探性进攻为强攻,彻底敲掉步兵保护之下已经在侧翼展开的炮兵群。

当哥萨克人以几千规模的兵力在一里左右的宽度上分成十多排企图展开冲击的时候,北面右翼的第九暂编师两个加强连约二十四门炮展开了凌厉的中重火力,短时间展开的四轮开火就把百余发左右的炮弹发射出去,让哥萨克不少人马被一串串打倒,短时间内就遭遇到了二百人左右的伤亡损失,并且还损失了更多的马匹。

这突如起来的炮火一下就让有些傲慢的哥萨克骑兵混乱和动摇了起来,冲击的号声响起之后,队形也更为散乱了。

步兵们见到敌军似乎没有以主力压上,而是排出一部分人进行试探新进攻,也没有像通常的战斗方式那样展开猛烈的火力,只是仅仅使用一支燧发排枪的单一枪管不断添装弹药应敌作战。

铳炮声接连不断的响起,哥萨克人也开始在马背上以各种火器展开了压制性的开火以逼近到更近的距离上。敌军不断逼近的压力多少还是让更多的人在火力上有些动摇。但是那些没没有动摇的人则打出一轮轮更为精确的火力。炮火在爆发性的几轮开火之后似乎减慢了射速。

可即便是如此,猛烈的火力也第一次让哥萨克有了萌生退意的看法。在逼近到五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遭遇到一次猛烈的排枪齐射之后,终于坚持不住的哥萨克人还是纷纷退去。并留下了近千匹


状态提示:1216.第1216章 草原交锋(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