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204.第204章 空中兵器(二)

从理论上大致推算:二百米高空落下来的物体应该有六十米每秒左右的初速,即便是五十克左右的偏轻战箭也会有大概一百焦尔左右的理论动能,相当于一个使用普通战弓的门槛级别弓手了。

在这样的轻箭上安装并不占主体重量的火箭药包可能比所谓的百虎齐奔箭的速度还差一些,但即便按照累计增加速度五十米每秒计,也能把箭支的威力增加到相当于一百一十米每秒接近箭支极限般的速度。加速的时间更长,还并不像其他那样初速过百米每秒左右的箭支那样在杆材制作上有严格的要求。

这样算下来即便是五十克左右的轻箭为主体配合十几克的药包制成的火箭,其威力也相当于初动能三百焦尔左右的弩箭,即便考虑到这类箭支寻常的空气阻力和能量削弱,打六折计算也几乎能接近二石三斗的身臂弓在极近处的威力,完全能满足现在大部分情况下的破甲杀伤需求了。

不过上述都是很简单的粗略计算,空气阻力会不会远非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五十克左右的箭真的合适么?

“以前我们制作火箭兵器的时候剩余物资还在么?”张海像负责协助处理军务刘洪涛询问道。

“新军所有实验过的兵器都留有备份,正储备在现南京东城门附近。在印象里:一百发射单元的一两三钱主箭箱、一两六钱主箭箱、一两九钱主箭箱、二两二钱主箭箱、二两四钱主箭箱、二两七钱主箭箱六种规格的火箭发射箱针对各营都留有两套备份,一共是四十八套,其中三十六套部署在我们于南京外城上的各城头。”刘洪涛是个认真负责的人,对于营中的许多事物知道的仅次于张海那上百个每天能够接到各种密报帐目的孩子们。

“这些单元发射箱可以拆分么?”要进行比较多的火箭测试以制成射表甚至瞄准工具显然要进行多次的发射实验。

“主箱的单元不可拆分,但是每种型制的火箭在当时试射的时候都配备了独单元的同规格木制发射器”刘洪涛回到。

“那样就好。”张海回道,他又想到要制作出完善的瞄准体系还必须在气压计领域有所突破,气压计因为海拔和气象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做为高度的依据,但对于战术范围内的热气球所需来说已经足够了。好在这东南之地水银也并不难得,开口的气压计未必要像温度计那样依赖完善的玻璃器皿,更为容易制造。

一且工具都准备齐全的第三天上午,张海带着几名负责联系操作的女孩及数名弟子们来到了城北。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空中作业的负担,火箭测试的地点选在了玄武湖西北的紫金山上。不少不少学塾弟子们早就按照要求用线绳和量角装置完成了不少地方的侧高和标高。可以说是实验这种空射火箭的良好场所。

这几天来除了解决气压计的问题,火箭标靶也是花费了很大一番工夫,由于火箭从几百米外的射击即便是有高度优势也不可能谋求很大的精度,负责辅助测试的战士们只能把原来用于登南京城头的连接起来的攻城板梯架起来,形成范围足有二十多米的镖靶。为了进行更系统的火箭测试,还从治安军步兵营那里借用了几百件累计数千斤的铁甲用于协助测试。

在进行测试之前张海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如果是平射或抛射,这种简单的发射单元自然没有问题,可如果是从空中或山上向下射击,火箭会不会在发射前滑落?

不过好在刘洪涛在进行最初的准备的时候好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只能用棉线解决了,为了制作这么多的单个发射筒还有与之相适应的二两力大小的棉线可以是费了几十名工匠好大一番工夫。”

为了在热气球上最大限度的携带弹药量,这一独特的兵种只能选择七八岁体重远远不及成人又能初步懂事并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孩子做为主力。这些主要兵种成员做为空中射击的主力,熟练度是谁也难以代替的。

“冬儿,千兰,从实验任务开始。空中兵器的实验将以你们为主,你们做好准备了么?试验的时候每一次设计都要完成角度的有效记录。此外,还要像其他叔叔们多学习些测距的知识和本领,你们也应该具备了掌握这些能力的文化基础。”

“师傅放心吧!”经过上次空中飞行,两个孩子的胆量与决心都提高了不少。

一处勉强达到近二百米相对高度稍稍陡峭些山坡的山顶上,两个孩子钻近了模拟的双人热气球吊篮内由发射孔不断的用独单元的火箭点燃了火箭的尾焰。

寒冷的风中火箭时不时的拉着烟线飞出发射筒滑向上下那醒目的登城板架起来的庞大标靶。

火箭是早已在筒内填装好的,本来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发射。但是为了让庞大板靶后面的战士们有时间在火箭打穿板靶的情况下用火药喷枪向山上的发射手提示命中的大致位置,同时还要完成基本的作战记录,发射速度不得不慢了下来。

基本上原本可以每几秒种就发射一轮的火箭平均几乎要超过半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轮试射。

为了让两个孩子熟练的掌握从空中的火箭发射要领,发射还分别选在了山坡上的不同高度。

六种型号的每人六百多支单管火箭的试射足足用了从早上到天色转黑大概五个时辰才算有效完成。

在山坡下观察火箭射击成果并近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初步的结论才在晚上总结会之前的时候完成了,两个


状态提示:204.第204章 空中兵器(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