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269.第269章 火力展示(二)

即便天气晴好下视力比较突出的人,对于不到一厘米粗细的绳子在四十步外也会难以发觉。并没有多少敌人把天空中接着风势腾空而起的飞行物同下面负责牵引的骑兵联系起来。就连敌人在大营外负责警戒的游骑也只有极个别人在平生第一次遇到这样奇怪飞行物的情况下没有没有被吓的发呆,似乎还打算拦截那些打算突出重围绕路到敌军城外大营后方的骑手。

而在骑手们的上方勇敢的驾御着热气球的小女孩们已经没有了第一次升空时的紧张。遇到这种情况时变把相当于自己体重一半似乎有些沉重的十七斤改进型百虎齐奔箭发射箱从吊篮下的射孔在向着百步以外的敌人不算的开火。

天空中不明的庞大物体还有倾斜下来的流火终究威慑了那些敢于阻挡队伍前进的敌人们,近百名骑手在付出了几名战士负伤并损失了十几匹马的代价后终于冲破了城外敌人暂时的围困以热气球在敌人可能溃逃的通道上形成了防御的阵线。

仅仅伴随在骑兵牵引的热气球后面的是新出现在出城进攻部队前方的四十八辆火箭车,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发射出的十四五万支火箭针对大营中混乱的敌群仅仅造成了不到三千人左右的杀伤,烧毁的营帐粮草乃至引起的混乱带来的踩踏却使伤亡在地面火箭之下的人群就逼近五千。

此时,各步兵连的步兵队伍也向混乱中的敌人展开了进攻作战,接连不断在几十米的距离上向敌射去的三万件臼铳杀伤效率比在城头上抛射面杀伤的时候好了很多。第三旅两千余核心战兵手中三万件早已填装好弹药的轻臼铳以及弓箭排的战士们所携带的两万余支箭羽仅仅凭借投射火力就给敌人造成了万余人的伤亡。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发生在短短不过数分钟的时间内。短时间内两三万人的伤亡,加上在坚城之下已经通过连绵的作战给敌人士气带来的削弱,更是通过那些天空中不明物体的威慑,让城下兵力规模多达十八九万的敌军几乎是在一瞬间土崩瓦解了。

潮水一般的敌军离开大营向外撤退的时候,又遭遇到十六名航空队的小女孩们操作着火箭发射装置在近二百米高空处的射击。

累计发射的一百九十二部改进型百虎齐奔箭发射装置向着敌群连续不断打出的近两万支火箭,四五千名撤退中的敌兵在短短不到一分钟内的猛烈箭雨中倒下。不少没有披甲或者没有合格铁甲的敌人在被经过重力加速威势猛烈的箭支斜着穿透后还会造成后面一名敌兵的伤亡,未知的恐怖带来的威慑又使得不少向后逃亡的人群回撤带来不小的混乱。

部署在城头上的四十八门青铜炮直到在出城与敌交战的各连战士们彻底陷入肉搏混战之前依然保持着向敌群接连不断的开火,最初的急速射之后连续十分钟之久的火力又将近千发九斤弹实心炮弹打入了敌群。

相比之前不少敌人分散在营中的情况,此时向一里之外混乱中的敌营展开的射击获得了更好的杀伤效果,尽管有一半的炮弹因为或高或低的原因没有命中,雨后的地面导致跳弹也较少,命中敌群的数百发炮弹还是给敌人又造成了近五千的死伤。

就这样:从出城之前城头上的突然炮击和抛射弹坑,再到地面与空中的火箭发射装置,外加上四个营十二个步兵连为核心力量的步兵对敌营展开的突击。在不到一顿饭的时间内各种投射火力就杀伤了三万多名敌人,将云集在南京城外的规模庞大的敌军意志彻底打垮下来。

消耗完大部分的投射兵器后依然拥有相当体力的战士们身披灵活性足以完成就地翻滚和跳木马动作级别的全身板甲,以两米的枪剑及三四米左右的长矛相互结合起来以力求最大限度歼灭敌人的单排横队展开了对敌群的扫荡。

激烈的混战中残余的敌人也依旧占据规模上的绝对优势。不少在局部见到新军战士们的人数过少发动反扑的敌群也有通过渗透围攻将被铠甲包裹的战士放倒在地的情况。

不过因为从来没有过同这类板甲目标作战的经验和准备,绝大多数明军各营家丁及核心战兵也很少携带足以透过板甲缝隙的匕首,更没有专门为了应对全身甲应运而生的细剑与长兵细刃。往往在还没有解决掉被打倒在地的新军战士的时候就被附近赶过来的其他新军战兵解脱了困境。

不过跟随核心战士们投入反攻的十余个治安军步兵营五千多没有那样全面防护的治安军步兵还是在围歼敌军的战斗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和伤亡。

有目的携带着火箭发射箱的新一轮新军马队赶到热气球驻队下,战士们重新将不少的火箭发射箱通过绳索送到了驾御着头上的青铜炮此时也以最快的速度转移至城下推到了距离第一线不远的地方

当猛烈的火箭再一次从空中的那些不明物上再次倾斜下来,近距离也有隆隆炮声响起的时候即便在四面八方逐步逼来刀光剑影的威胁下也再也没有多少残余的敌人拥有敢于进行自卫性战斗的勇气了。

至此,累计投入到南京城下的近二十万大军约万余人在决战反击之前的攻城中伤亡,三四万人在各种投射火力下伤亡,在出城战士们连续追杀下又有两三万人在白刃近战中伤亡。此外还有六万余人被俘。

虽然因为骑兵力量的匮乏及兵力的过于悬殊,在南京周边这样的环境下仍然有六万余敌最终逃出劫杀但累计十三万人的歼敌战绩也几乎相


状态提示:269.第269章 火力展示(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