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398.第398章 三守青州(二)

虽然新军主力部队早已不在青州城,就连工匠营中的不少骨干也被抽调到了南方,不过此时站在青州西门城墙上张海的学塾弟子王瑞望着城墙内侧由远及近的重重准备在面对城西方向的连绵不绝的大军的时候还是感到了充分的自信。

青州城内不少熟练的火器与铁匠随队伍南调之后,燧发排枪的加工对于剩下的工匠来说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王瑞就只能因漏就简,再最容易加工的铜制臼铳上下工夫。敢于用黄金做主力部队子弹,用铜来广泛制作火炮的张海对于硬通货从来不吝啬。在张海看来:在这个时代,硬通货不是最重要的,武力,内部组织力等等有太多的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或者很难获得了,因此并没有把青州城内的铜料木料也都搬空。

半年左右时间的忙碌下依靠两千多名左右的剩余的铜铁匠,守城的队伍赶制出了六万余件发射标准六两铅弹的轻臼铳及不少的火药与铅弹。除了队伍在青州城留守的十二门九斤弹青铜炮外,还利用现在东南一带的核心军工很少用到的石匠和木匠制作了百余门重臼炮及五十多部大型配重投石机。

不少的城防攻守逐渐让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进攻方猛烈的攻坚能力和火力之下,部署在城头上的一切防御设施及手段都是不安全的。新军主力部队在攻城时,很大一部分的伤亡损失来源于城墙内侧做为预备部队之敌向城头突破口处展开的抛射压制。京师守战中后金与辽东联军很大一部分伤亡损失也是因为这一点。

拥有数十近百里城头的两京大城不一样,只有十几里城墙的青州无需像京师那样建设城墙内侧的轨道用以集中起投石机及重臼炮,万余守军分成了二十五个营的防区负责到了每一段大概一百五十步左右范围的城头。数量充足的投石机及重臼炮在无需移动,射击范围也无需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抛射出更重的弹丸。

吸收了以往攻坚战中敌人往往不是非常重视城墙内侧预备投射兵的工事防御,王瑞动员起的足够的人力物力也在为一百五十多部重臼炮和重型抛石机部署了给人员提供掩蔽的堡垒使在面临对方抛射武器攻击的时候能够让人员迅速掩蔽起来。

除了留守在青州的武装力量,王瑞这数个月来和组织了万余名青壮用于火器训练和训练,使这些人能够在相对安全的临战环境下能够完成轻臼铳的弹药填装。

抵达青州西门外王在晋等人的大军也没有在刚刚扎营后不久就展开向青州的攻击。而是花了足有五天的时间在距离青州城西三里外的距离上修建了拥有明显土围也拥有大部队快速撤退通道的硬垒。

随后在留下四万辅兵及少量战兵近五万人防守老营之后又集中三大总兵的十多个营近五万左右的大军于青州城下一里左右的地方修建了用于前出进攻的营垒。

五万人的大营没有像以往那样集中在一起,而是在近十里长度,二百步左右的纵深范围内以各千总指挥的步兵队为基础完善以壕沟和坑道为基础的地堡防御。

扎营方面的不少主意还是尤世威等人建议的。辽东军不了解新军的作战体系,可身为宣大所部的尤世兄弟可是对当初青州城外的激战印象不浅。那城头上猛烈的炮火能让那些完全没有坑道工事准备,驻营密度也不够稀疏的军队在短短一昼夜之内就遭到令人难以接受的损失。

不过经过足足一个春天的准备,外加不少进攻京师时准备的攻城器具运抵达了青州城下,这一次聚集在青州城下的大军在攻城器具方面相比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吸收了新朝京师守军的火器还有以往的时候不少教训。如今攻城的辽东军并没有准备多少楼车云梯车,这些传统上比较有效的攻城器材不仅会面临针对护城河及壕沟填河填壕的巨大难题,面对拥有成熟火炮的对手还会在很远的距离上就遭到城头上炮火的威胁。依据在京师的作战经验和荷兰人那里传过来的同时代欧洲的攻城战经验,进攻的队伍没有再动员民夫填土攻城。而是动员民夫炮灰在距离城头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之字形的挖掘壕作业。为了最大限度的加强挖掘壕沟的速度,负责挖土的人分成昼夜两班四波,每波按照休息三个时辰,准备一个半时辰,高强度劳动一个半时辰进度,始终保持全天十二时辰内都有高强度的劳动力负责掘壕。掘壕的队伍还分成二十多个方向针对整个青州城的城西乃至城南城北的展开全面的挖掘作用。

王瑞在作战准备中并没有把守备力量的重点放在城头之上,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动用全城准备并不算多的几千支重火绳枪不断向城下掘壕逼近的敌人展开射击。

驻守青州的各营公安军远远没有新军主力部队的那种压倒性的燧发排枪火力,火绳枪火力密度远远不足,而抛射的弓箭又难以命中那些时隐时现的敌人。抛射的弓箭虽然带给敌人很大干扰,却又很容易被盾甲防护住。

夏日里连绵半个月之久的掘壕作业,城头上的战士们以几千支火绳枪接连不断的向城下打出了五六十万发各种火绳枪子弹及重铅弹。不过对于壕沟内展开作业的敌人仅仅在敌人的壕沟逼近到距离城头不到一百米内的时候造成的伤亡才多了起来。就这样也不过杀伤了五六千名城下负责挖沟的人。

城外的敌人也以更为猛烈的轻型火炮及重火绳枪不停的向青州城头展开压制性的射击,从一年多时


状态提示:398.第398章 三守青州(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