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577.第577章 海上近战

火力上的优势使得新军主力部队的水师往往不愿意以机动战应付对手,加上岛津水师因为船体更小的灵活性上的优势还是集中了足够优势的兵力在周松等人所率领的船队右翼展开了攻击。

右翼的二十艘海船要面对集中起来的近百艘岛津海船,见到对方船只为了在局部达成足够优势的船只和兵力队形十分密集,不用周松下令,各船船队按照在以前讨论与经验总结中形成的常识也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了。

火箭爆炸船的杀伤范围广泛,在二百米内面对不是属于机动类型的对手有效杀伤率极高,可是因为海上的风浪太大,负责操作火船的战士们还是没有多少信心可以在二百米左右的距离上有效杀伤对手。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这些火船上都有以绳索直接相连接的保险装置,以防止因为海上风浪太大而导致这些船只掉转船头造成误伤。

在敌船逼近到二百米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右翼二十艘海船上的二十门火炮展开了轻霰弹射击。因为确定了敌船大的大小,因此炮手们也确信在这样的距离上敌船的舷板也应该能够造成有效的威慑。

起伏的海浪当涌到顶点的时候,早已完成了发射准备的炮手们向着远处的目标迅速开火。二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因为起伏的海浪实心弹的精度远远不足,但二十门火炮以双份装药量发射出的三四千枚霰弹在一里左右的交战线上所构成的弹幕还是让一成半左右的弹丸命中了来袭的敌船。密集的敌船团附近也如飞溅起了连成一片的水花。

不过轻霰弹对于海船一类的目标杀伤能力还是小了些,就算能够打穿船板,也要运气十分好才能打到操帆的人,四五百发命中敌船的弹丸虽然造成数艘敌船不得不退出前锋队列并且杀伤了近百人给予敌船团带来了不小的士气影响,可却没有动摇借助风势的敌人拼死一战的决心。

火箭船终于在敌船团抵达八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被释放了下来向着敌船群的方向点燃了pēn_shè的火阎。

火箭爆炸船的研发已经不少时间,为了防止在风浪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些爆破船掉转船头造成误伤,在风浪比较大的情况下pēn_shè火箭的喷口分成略略向左右上下四方差开的方向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航行的稳定。这种情况下火箭船的射程当然会受到影响,但却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

火箭爆破船的成本并不算低,二十余艘己方海船也不过只是少数船带了十艘,这十艘飞向敌船的火箭爆破船在不小的风浪之下偏差似乎还是大到了十分明显的地步。不少船在出发后不久就随着斜着划了起来。幸好来袭的敌船群为了集中兵力显得十分密集,否则在这样的风浪下这些火箭爆破船根本没有命中一般船只的可能。

风浪和为了稳定性的火箭喷筒布置导致燃料在很大程度上被浪费了,射程远远不可能达到两百米,可战士们没有料想到的是这些火箭船的多半竟然连一百米的最终射程也没有达到,距离船队最近的火箭爆破船只有大概六七十米的距离,而最远的船则幸运的航行到了敌船群之中。

岛津水师上各船上的上千名水手开始向这些逼来的“火船”以铁炮和大筒发出了猛烈的火力,弹雨在数吨重的火船附近飞溅起如雨一般的水花。尽管这些火船的外壳对这时代的寻常轻武器来说十分坚固,也有至少三分之一被打的引信失灵,船只进水。

好在这些火船的引信时间并不算太长,在火箭发动机逐渐丧失了动力的时候,还是有一半左右的火箭爆破船成功引爆。每艘船上四千斤黑火药的爆炸对于这时代的日人来说就是在攻城战中都是少见的。巨大的冲击波几乎把那两人高的海浪都向四面八方推开并形成了更大的海浪。十丈距离内的不少敌船不是被炸的粉身碎骨,就是整个船舷或船头在爆炸产生的巨大水压下爆裂开来,迅速的沉入了水中。就是在六七十米的距离之外,新朝水师船队的右翼也感受到了爆炸产生的巨大威力,先是随着海水和船体穿来的声音让人们感觉到震耳欲聋的声音,接着是扑面而来的气浪和几乎同时抵达的船体碎片。

新军水师右翼的战斗并不是唯一存在的,火箭船攻势在敌船逐步临近的中部方向上也施展开来,连绵不绝的爆炸掀起的巨浪与冲击泼似乎彻底阻挡了规模多达百艘的敌船群进攻部队。十数艘参加进攻的火箭爆破船只有大约一半成功在合适的距离上引爆,但也摧毁了来袭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的敌船。

更重要的是巨大的声势瓦解了敌人的那种不顾一切前来突击的势头,就在不少敌船开始降下帆的时候,在一百米左右距离上各船的火炮也纷纷以链弹对敌船展开了射击,争取了至少两次发射机会。大约五十余艘新军水师上的船头炮发射的百余发链弹虽然在风浪中精度十分有限,却也将其余三十多艘敌船上的桅杆打断了。

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一下就有五六十余艘船或沉没或丧失机动能力,这让所有来袭的敌人都感觉到望而生畏。

不过当岛津家的水师发现在风浪之下新军主力部队的火力只能在百米左右的距离上有效展开的时候,后续的船支也没有放弃拼死一搏希望,接连不断的向着右翼的方向升起帆逼近过来,并且在百余米的距离上船上负责掩护的武士们也放弃了杀伤力不足射速也还有限的鸟枪,像当年的郑家船队骨干那样以弓箭和少数大筒


状态提示:577.第577章 海上近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