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643.第643章 围歼重兵(二)

面临强敌时承平已久的幕府军终究没有北征作战时后金主力那种顽强坚韧的意志,在夜晚遭到严重损失于第二天白天两面夹击合围之下又被杀伤近半的幕府大军彻底的丧失了战斗意志,除了极少数精干旗本武士之外绝大部分成了待宰的羔羊。

当因为一边倒的伤亡损失双方的兵力差距缩小到一比十以内的时候,新军主力部队的战士们也就不在意以近战白刃做为主要的歼敌手段了。

澳门那件事之后新军主力部队牢记对境外敌人绝不能比境内之敌更手软的原则。如果上级没有专门在作战前提及要留下俘虏,那么新军主力部队的态度基本上就是不留附录。就算敌军在自己面前放下武器举手投降战士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用钢矛桶向敌人最不容易躲避的胸腹之间的位置,后面的预备队在队倒下的敌人补矛。

在全面的动员之下:哪怕是江户一带的幕府军平均身高也只有1。55米左右,而新军主力部队的步兵队战士本来就是从北方十四五岁的少年中优选,又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个还算是重要的年龄段内有寻常武士都难以比拟的训练、营养、待遇这使的新军主力部队的战士们普遍比倭兵高出二十厘米上下,体重重出五成。这样的身材优势再加上优良的防护装具及精良的近战兵器,又是这么有利的时候,使的在不利用火器的肉搏战中伤亡损失也控制在了对部队影响不大的范围内。

从中午之前开始的激烈战斗持续了整整近一个时辰,云集于海滩附近的残敌除了装死时清理战场的时候被俘虏且没有严重负伤的近万人外,不是留在海滩上等死就是在补刀中被割下了首级。

肉搏近战中少数精干武士的垂死挣扎还是让队伍遭遇到了不小的伤亡,自新朝四年九月十一日入夜到九月十二日中午这不到一昼夜的时间内,登陆的第七旅群及第八旅群的官兵们最终击杀动员起来的江户一带幕府大军近十七万人、俘虏数千人。从海战开始到应付敌军的夜袭乃至第二天展开的进攻,部队的伤亡损失也多达一千五百余人,其中过半都是在最后冲击与肉搏决战当中遭到敌精干的顽抗付出的代价。但这个伤亡损失虽然按新军主力部队的标准不能说多么理想,但也在合格及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了。好在因为完善的防护装具,新军在战斗中负伤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头部或面部还有指关节的近战兵器与弹箭造成的钝伤,要么就是难以就治的昏迷或死亡,而大部分则不会给军队内配属的医务人员带来太大的压力。

在战斗进行的时候从江户城乃至其他方向上赶来的骑兵先锋部队也有几千人左右的规模,但是在两个加强营预备队的损失警备之下面对不时射来的精确弹丸却不敢轻易投入增援之中,当战局渐渐变的明朗的时候,增援过来的敌骑已经向江户城的方向撤退了。

经过一夜加一上午的激烈战斗,背着沉重负担的新军主力部队官兵尽管进行过种种考验和训练还是感到了一丝疲惫。因为负责登陆包抄作战的部队没有携带多少马匹上岸,因此战士们并没有能力在海滩附近的会战彻底结束之前去追击远处的强敌。

不过王永和高海量等人还是意识到了此时大军的当务之急是什么,那就是抢在江户城内的大户及残兵出现大规模逃亡迹象之前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江户城一带并完成对敌中枢地带的封锁,毕竟这次出兵,掠夺足够的钱粮是核心任务。

因此从打扫战场的时候开始,王永便命令尽可能的简化打扫战场的工作,临近中秋的海边,尸体可以暂不处理,装备也不用立即进行搜集,只补刀检查那些残敌的死活同时抓进一切时间休息和吃饭。

大概仅仅战斗结束后一刻种的时间后,从船上卸下来的几千匹用于辎重的马匹刚刚恢复体力,王永和高海量便迅速下领利用这些还散堪用的马匹和两个旅的先头营组成一千八百人规模左右的突击部队迅速向江户城一带的方向赶去,威慑那些可能想要逃跑的人。

而两个旅的轻步兵主体在只携带头盔和胸甲乃至三件燧发排枪的“轻装”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向江户城的方向展开急行军,并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全城的包围。

江户城经过幕府时代早年以来多年的修建已经初具规模,东西约五公里,南北约四公里,四周围有内壕和外壕,外壕周长约十六公里。虽然比不了中原类似北京南京长安这样的一线大城,但也有类似临清一级重点商业城镇或是好一点儿的府城的水平。这城镇同中原的城池一样也有外壕和城廓,只是城防体系看起来要简陋不少,而且城门竟然多达三十六个,几乎是城内每一条象样的街道都能对着一座城门了。

这日本都城的开放性的确强出绝大多数中国城镇不少,可也没有传闻中那种成为“不设防的城市”,这种低防御水平的城墙实际上给新军先头部队带来了很大便利之处。它使城内的日本大户及民众只能沿着城门外逃而不可能像洪水一样泄露出来。这使得不到两千人规模的骑兵很轻易的就封锁了那些在风闻到大军战败的消息后第一批想要逃出来的权贵及部分有关系的商人。

当城内的敌军聚集起了足够的大军准备突破由城外战士们组成的单薄游骑防线的时候,以急行军展开前进的六千人左右的先头部队已经在黄昏前出现在城头敌军们的视界内。

“总算没有扑空,但愿不会出现


状态提示:643.第643章 围歼重兵(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