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661.第661章 城南书商

对日攻略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张海没有像很多帝王在对外战事那样整天焦急的关心着前方的战事,并把很大精力放在同前线将领监军等通信方面。

张海从凌晨到整个上午通常都是与柳香及慧兰一起渡过的,每个夜晚也大多陪伴在妻子和女儿的身边弥补过去这些年来的亏欠。中午的时候还时常去看望父亲张林乃至母亲杨秋霞等人。

起初的时候,张海也有一种自恋的情绪,觉得自己如今所能取得的成就一半多属于上天给予自己的天赋和机运,而另一半属于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外加自儿童时代就开始有的布局,乃至超过这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心中却总有一种疑惑却越来越旺起来:自己并非亲生骨肉,可张林乃至杨秋霞等人给予自己的支持、关爱,乃至从一开始的条件创造都远远超过这时代平常的父母所能为自己的子女所能做的了。

张海甚至怀疑:父亲张林也是一个穿越者,只不过他不能像很多小说中的穿越者那样不到十年二十年就封侯拜相功成名就,而是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从一个连路引及合法身份都没有的“黑人”、一个落草为寇的江湖破落者仅仅奋斗成拥有一定资财的小康之家而已,他或许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了。觉得自己的子女可能依然过于平庸,他甚至不惜寻边大江南北寻找资质过人的孩童不惜重金来收养。这份毅力和魄力都是张海自知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具备的。

为此,每次“请安”的时候,张海都有意或无意的试探着,可却始终没有什么结果。父母从生活习惯到语言习惯乃至所有的一切都早已融入了这个时代,有所不同的,也不过是这些年来明显受自己的影响而已。除了对自己超出常人的无私,看不到一丝异样。尤其是在不少的观念方面,让张海更看不到父母“穿越者”的迹象。

张林及杨秋霞等人平日里也并不过问政事,而是有规律的习武、遛鸟、看书、下棋、听书或听新戏每日里清闲的生活过的也很充实。

在宫中渡过了几个月相对清闲的日子之后,张海担心自己乃至自己身边的人忘却了危险,又在京城之中进行了一次微服私访。

南京城里延长了大半年的战备终究结束之后,在各种财力和技术的扶植下,南京乃至周边方圆百里的南直隶心腹一带的经济活动终于迅速的恢复发展起来,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越了战乱动荡之前的南京城。

除了这里集中了全国的人才和财力外,不少行业的劳动力在经过军备动员时的纪律管理锻炼乃至业务训练之后也大幅度的提升了自身的水准。

新华书局做为南京城的文化输出中心是张海平常就来过多次也经常来的地方,因此在冬天的时候张海没有再去那些自己曾经十分熟悉也通过各种内报能够有效掌握的地方,而是去南京城南距离“体制内产业群”有一定距离的市区内去逛了逛。

得益于张海平日里就十分注重在公众场合隐藏自身的相貌特征,因此尽管张海的身材比较特别,引来不少街上行人的侧目,却也没有闹出出了宫城没多远就被认出叩拜的闹剧。

“听说城南有一条街道,从纸张的出售到书籍的出版一应俱全,质量上虽然并不如何突出,但是价格上竟然比新华书局的文具还要便宜的多?”张海在出宫之前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因此才想要出去看看,想知道这新兴的文具店一条街是怎样做到能比中华书局还要便宜,隐隐形成竞争之势。

如何对待民间工商业的方面,张海思考了很久,终究没有一个大致的定见:在古代的时代技术条件下,传统的放任自流自由主义经济主张看似或许有其道理。但是在了解了这时代工商业的真实水平乃至很多业内的行规之后,张海却意识到要想在并不算长的时间里迅速提高整个工商业的水准,政府不进行干预是不可能的,可这又会带来很大的腐败土壤及南传来的消息,却让张海觉得值得去看一看。

在南京城外城的文具市场没有什么高级的笔墨纸砚,所有的文具看起来都是档次较低的货色,勉强堪用而已。而它的价格却有些低的出奇:一张寻常刊物大小的纸张竟然只需要两文钱。而出版刊印一些发行量不过数以百计的偏门书籍印刷成本竟然只有一文左右。城南这条专门的“文具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根本没有大一点儿的商铺。所有商铺几乎都是家庭门帘,雇工连同算帐及老板所有能干活的几乎就没有超过十个人的。

文具在旧时是比较偏门的东西,即便在旧时文化市场最为兴盛的南京城,这类文具店前前来购买的人多的能排队的现象也是比较少见的。可新朝初年的南京城在全城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教育普及,还有年度的“正式市民资格考试”,乃至随时随地的“正式市民资格抽查”,如果在这种检测中连续不过关的人很可能就会丧失领取不小福利的资格。这些政策也迫使整个南京城的文具文化市场空前兴盛起来。

这些政策带来的最大盈利者当然就是新朝官方以新华书局为核心的出版文化体系,可这城南一条街以比新华书局低的多的价格进行出版和销售,在隐隐之中就对官方的利益形成了一定威胁。

虽然说经过此前血腥的整顿,再加上整个新朝政权权力体系还算有着严格的纪律,可包括张海在内的不少人还是有些奇怪:这些作坊级别


状态提示:661.第661章 城南书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