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840.第840章 新朝上访

临近过年的紧张氛围乃至江东各地不少商户的变化张海也感觉到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张海心中也犹豫了很久。

每一个拥有现代社会完整记忆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乌托邦心理,在传统中国社会虽然现实有的时候很冷酷但事实上同样如此。儒家宣传的那种人与人为善,16世纪的欧洲人空想社会主义所设想的朝九晚五每天只工作六小时的清闲社会又何曾不是现代这个时候人们的理想?

可是当张海想起自起事以来的种种,想起新军官兵和新朝核心产业的巨大优势。想起那在美洲攻略中比当年的后金军队实际上还要难对付的西班牙人,想起近代历史中的种种,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就没有过多的影响到自己。

张海又想起了19世纪欧洲左翼对“封建社会主义“的批判,想起了20世纪从俄国到美国那些”革命的无产阶级“,回想起苏州扬州等地在近代的衰败,再回想到最近这几次外出在哪怕这东南一带所见到的东西,这一切使得张海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封建时代那种温情脉脉掩盖着的剥削必须真正的暴露出来,社会的生产方式必须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人民也必须逐步的习惯近代化的生活,这个大方向不能动摇。

这虽然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只要做为“所有人在位”的自己不犯糊涂,整个政权不犯糊涂,那就不是问题。至于意外还有比较坏的可能,其实张海似乎感觉到如果近代工人组织真的出现,哪怕是做为反对派,自己也乐于见到这种进步。

张海似乎有些理解为什么当年俄国的沙皇对于工人运动与列宁等人虽然以种种手段进行压制,却并不愿意像旧中国那样进行赤裸裸的血腥清洗了。帝王不愿意自己成为革命的牺牲品,但对于那些牛鬼蛇神却有更大的恐惧。自己在革命的风暴中玩完,像某法国或俄国君主那样,至少会有很多罪有应得的人陪着自己一起死,可如果像史书中那些被牛鬼蛇神搞跨的帝王那样,那么这种牺牲就毫无价值了。

就在张海在西院一边翻阅着奏报一边显得沉闷的思索的时候,李千兰急匆匆的从门外走了进来。

李千兰做为张海身边小女孩们当中最为突出的人,不仅仅是对事业的忠诚,较强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样也因为过人的心理素质。可这时的李千兰却似乎有些显得有些忧郁,不过还是开门见山的说道:“是苏湖等地的不少工匠前来请愿,人数大概有三百余人,因为这些人都有户口证件而且这一段时间以来从外地进京的人流并不超额,所以进京的时候没有遭到阻挠。他们在工商总局门外静坐,据说是集体情愿。此外最近十天以来随着年节的临近,除了南京城尚没有发生罢工的事情外。苏湖松杭等大型城都发生了次数共十余次规模在几十到近千不等的罢工时间,以杭州那里最为严重。”

简单的说完之后张海把报告接了过来只是粗粗的看了看就迅速回道:“这次我走正门,马上去马辉哪里!”

“会不会是个圈套?圣主在外人面前以公开身份露面这并不太好吧?”李千兰有些担心起来。旧时在中国各地其实也有过所谓这类事情,没有什么希奇。不过李千兰还是觉得最近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事情多少有些蹊跷。因为新朝远比朱元璋那个时候言路与上访的通道多的多。即便在过去,这临近京城的东南一带,地方上各县县营也不会像过去边远地区的县营那样做出一些糊涂事儿来。在事情发展到罢工与情愿的地步之前,应该有很多先兆才对。

这些担心李千兰也对张海将了将:“我在外面当然会身穿内甲,在有至少十名以上的亲卫连战士和几十个暗哨,还怕这种意外不成?那我以后也就不用出门了。我早想好了:虽然我是新朝圣主,却并不能像过去的帝王那样整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新的时代应有新的要求。走,赶快吧!“

就这样,张海没有花费多长时间就披挂穿戴完毕,带着亲卫连的护卫们按照早就有的预案从正门出宫赶望出事的地点。

新朝没有所谓的“龙袍“,不论是在西院还是京外,张海平日里大多不过是很普通的蓝衣便装内衬铠甲而已。不过这次公开出行,还是选择了那件备用的明黄色绸缎便装套在了内甲的外面。这是尽可能的避免误会,让人们相信自己的身份。随身的亲卫连的人其实对于这种事情也早有准备,携带的超轻型枪铳也都伪装成了不知所谓的短木条摸样,至少走在街上的时候不会让寻常人警惕或感觉到恐惧。

“我就是新朝圣主张海,诸位前来的事情我都听说了。有人被不合规章的开除,还有的加班没有加班费,还有的被人身虐待,我还听说有的地方竟在我们天子脚下搞奴工。这些事情我们都会一一调查,我来,也是想听听更详细的一些情况。“张海带人众人来到人群前的时候,前来静坐的人都有些愕然。

这真的是新朝圣主张海,而不是什么人假冒的么?静坐的人们有些人回过神来看看工商总局门口那些人恭敬的反应,似乎并没有要对张海的话有驳斥的打算,也不由的心中一惊。没有人想到新朝圣主竟然自称自己的姓名,而且似乎连个县官的官威也没有的人。

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感觉到这确实有可能是传说中的新朝圣主的时候,反到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最初的躁动忽然安静下来。

张海来到人群近前的时候,


状态提示:840.第840章 新朝上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