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992.第992章 亲军诱敌

自普洱以南南来的部队近五千兵力左右、装备看起来有些陈旧常规的队伍,并非简单的“公安旅步兵旅”。这支队伍正是由主要有张海所统帅的一支独特的近卫部队。

其中大概三千名左右的弓箭手是这三四年的时间以来花费巨大成本新编练的“神箭队”官兵,这次出战连神箭队的不少预备成员也包括在内了。神箭队装备的弓箭依然是八斗左右的清式符合长弓为主,因为十分高的能量效率和不到其中多数人四成的力量极限与一半左右的开弓极限,这个标准的战弓实战中就能有效运用了。射出去的箭依靠清式复合长弓的拉力效率可以达到一百六十到一百七十焦尔左右的威力。同二石三斗左右的神臂弩射出的箭差不多了。这个威力的箭对付过去的后金主力或类似的北方强敌那些比较完善的铠甲部队或许在中远距离上破甲勉强,杀伤力还有所不足。但是在这并不适合传统意义上厚重盾甲的南方来说,就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兵器。

经过武器装备的不断升级,如今新军部队对弓手的作战用途定义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区别,更注重己方火力完全掌控局面之下的精确射击,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临阵破甲杀伤。

这些每天几乎用一张弓的代价训练出来的弓箭精确射手在有一定伤亡危险的六合演习场上已经能够做到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精确射击类似后世胸靶一类大小的目标了,这意味着就算临战发挥上出现一些问题,也能把所有的箭在临阵中射入敌群之内。

这支神箭队究竟能不能在实战中达到理论分析上的效果却是张海不敢完全保证的,这也是此次出征要携带神箭队来亲征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新朝七年以来特别是南巡回宫之后,张海也为自己的一些作为感到担心。张海也有些怀疑近卫部队在这些事情之后作战决心和战斗力有没有明显的变化,需要经历这样一场多少有些风险的考验。

至于做为先锋中担任最危险的“诱敌任务”对于张海自己有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危险,张海也反复的权衡过:在这次出征的五千兵力组成的大军中。除了三千名左右的神箭队以外,还有亲卫连与独立近卫部队的大部压阵,拥有六百支左右的线膛枪组成的神射手部队。并且近千人的近卫部队几乎全部配备有每人至少五支累计二十五管填装好弹药的精制燧发排枪。整个队伍还配备了新装备的五百人左右的轻炮兵营。按照新军编制,整个新军轻炮兵营装备四十八门三斤弹炮及六十发携行基数标准的两千八九百发炮弹,以用于对付敌军可能的重装防护。后勤辎重队伍和马匹中除了药品和补充的特制罐头口粮之外也携带了一些重手榴弹部队,当然更重要是的做为六个热气球分队的弹药勤务部队存在。由于近卫部队强大的火力与战力能力,重手榴弹部队在一般新军主力部队中的优良效果已经体现的不那么明显了。

除了神箭队的战斗效率不明外,近卫部队线膛枪神射手及一般燧发排枪近战步兵都证明了拥有在有一定强度实战中一次短促战斗杀伤十倍上下于自己兵力对手的能力。这使得就算因为气候或意外等因素神箭队的战斗力难以有效的展开,整个新军核心力量还是可以在短促的交战中一次型杀伤一万五千到两万人左右的敌兵,挫败这时代水准的绝大部分七万到十万人左右规模的野战兵团。毕竟在这个时代,《西方战争艺术》上所讲的战胜方伤亡承受一般也就在一成左右,两成就有可能是战败的一方了。

在张海所率领的队伍行至普洱以南的车里司关平镇一带的时候,虽然队伍有一定准备,前稍发出的爆炸声信号还是传了过来。

整个队伍不用张海叮嘱,就迅速摆开了早已准备好的作战队形。敌军为了充分的展开兵力,同时吸取过去的不少教训,倒也没有选择一些开起来适合伏击但很难有效展开冲击战斗的地方。毕竟说到底还是存在其他几路可能赶来的新军援军,围困并不是沙定洲所选择。

不过,尽管队伍在接到与敌军遭遇警戒信号的时候尽可能的赶到一处比较适合大军展开,不容易受到单方面压制的地方,还是在接战的时候被包围在了连绵两三里左右宽度内的现场地带。大道附近山林里的敌兵虽然很难用投射兵器直接有效的覆盖到队伍,也给人以一种临战压力的感觉。

阻挡在道路前面的土司联军先锋部队开始以缴获来的大车为掩护企图阻止队伍前进。张海终于下达了抽掉一个轻炮连开火的命令。

在这并不算开阔的地方,炮兵连的官兵门很勉强的才把十二门轻炮以比较密集的队型向前展开,每门炮都错开一定的距离一面轮子碰着轮子,不过这也对炮手们的心理素质及填装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考验。

十二门炮在短短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以一百二十发左右的炮弹在百步距离的近射中连续摧毁了四五排阻挡队伍前进的车盾。而在敌军的阻拦部队阻挡队伍前进的时候,近卫部队的线膛枪手们开火了。

为了避免过多的暴露实力吓跑敌众,但同时也要展示不同于一般部队的很可能的天子近卫的存在。投入到一线的线膛枪神射手也多达六十人左右。神射手们以三排左右的传统队形展开轮番开火,排内人与人间隔也往往只有一肩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分钟一百八十发左右的绵密而又精确的火力在短短数分钟的时间内就杀伤了


状态提示:992.第992章 亲军诱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