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独孤凌云制服那名“韩郎君”,又听得这位一直大喊“他是晋王杨广”,赶上来的张鱼等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最多怀疑这位韩郎君身份有假,却没谁想到竟然假得这么离谱。
据说晋王杨广正率领隋军攻打长安,怎么跑到这里了?
张鱼很快回过神,他知道这意味着长安那边已经决出胜负,官军击败了隋军,不然身为一军主帅的晋王杨广怎会经过外头往东面去。
一群人手忙脚乱的将杨广绑起来,往嘴里塞了破布避免其咬舌自尽,宇文温看着这位杨二郎喜上眉梢,笑着拍了拍独孤凌云的肩膀:
“本公从未见过杨广,亏得独孤将军道出真相,活捉此人可真是立了大功,恭喜,恭喜!”
“不敢当,末将一时不察,差点让杨广蒙混过关,还请国公恕罪。”
独孤凌云被这么连拍带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虽然存着一较高下的心思,如今都被巨大的喜悦冲得无影无踪,有了这份功劳在,他们重回周国后的地位总算是能保住了。
独孤楷率领延州军“反正”,事情发生在广通仓被烧之后,从时机上来说差了一些,实际上不是主动归降而是迫于无奈。
这种情况下“反正”,日后在周国的处境怕是好不到哪里去,周国灭隋后大概会给几个闲职打发他们父子,或者外放到某个普通州郡当地方官。
前途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可如今有了活捉晋王杨广的功劳,想来周廷对他父子的观感会好一些吧!
“国公!既然此人是晋王杨广,那么随行的十余人也非同小可,要立刻抓起来!”
“独孤将军说得对,赶紧去把那些人都抓了!”
宇文温做恍然大悟状,独孤凌云气势如虹,招呼着左右要去把晋王余党“一网打尽”,他兴冲冲的押着杨广向外走去,走着走着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好像哪里不对劲?是哪里不对劲来着?
刘文静冷眼旁观全过程,看看面如死灰的杨广,看看兴奋不已的独孤凌云,又看看笑眯眯的宇文温,心中惊疑不定。
你脑子有病吧,这种功劳都舍得让出来?
他不是傻瓜,虽然被“韩孝业”果然是晋王杨广的事实震惊,但很快就恢复神智,接下来对另一件事情疑惑不解,那就是宇文温的表现。
宇文温看不出“韩孝业”有问题?不可能!
方才宇文温和“韩孝业”的谈话,刘文静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这位邾国公的问话看似漫不经心,其实目的性都很强。
先是试探,发现对方有问题后继续试探,甚至开始真真假假的套话,最后已经抽丝剥茧,将“韩孝业”的伪装剥得所剩无几。
刘文静觉得自己都能看出“韩孝业”有问题,那么宇文温必然也看得出,只是后来话锋一转,竟然谈起了玉佩,这就有些突兀。
回想起当时四个人所座的位置,刘文静判断宇文温早于别人看见了“韩孝业”的玉佩有龙纹,所以接下来对方采取的措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挑起这个话题,让众人的注意力放到玉佩身上,结果本人却低头整理自己的玉佩,恰好没看见“韩孝业”遮挡玉佩的动作,看样是无意之举,实际上就是在下套。
下套的目标是他和独孤凌云。
不对,实际上是优先套独孤凌云!
刘文静飞快的思索着,宇文温事后的表现愈发印证这一点:当独孤凌云制住杨广大喊“他是晋王杨广”时,宇文温第一句话竟然是“独孤将军,你立大功了!”
通常而言,宇文温的第一反应本该是惊讶,会被这个消息震惊,不该是立刻脱口而出“你立大功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宇文温早于独孤凌云知道这位“韩孝业”是晋王杨广!
结果知道了还不说,非得点出玉佩,让独孤凌云发现其上的龙纹,继而认出这位是晋王杨广,宇文温硬是把本该拿到手的大功,让给了对方。
脑子有病吧?
可这位邾国公活蹦乱跳的,不太像傻子啊?
那么是...施恩?!
刘文静想起这几日听到的消息,领兵南下增援的隋国延州总管独孤楷,不知何故竟然反叛,夺了同州州治武乡,在隋军后背插了一刀。
如今看来,是邾国公宇文温说降了对方,这位独孤凌云将军,大概是独孤楷的儿子或者侄子,跟着宇文温在此设伏。
宇文温基于某种原因,放着活捉杨广的大功不要,便宜了独孤凌云,这就是明摆着要给一个天大的好处,对独孤楷一家施恩。
活捉或者击毙敌国皇子的功劳可不小,能让出来说明宇文温所图更大,收买独孤楷一家的人心大概只是顺便,那么他所图究竟为何?
刘文静越想越觉得宇文温可疑,他觉得这位不简单,对方的真正面目,怕是要抽丝破茧才能看清楚。
邾国公宇文温,那晚之后据驿丞说此人别名“独脚铜人”,先不说这诨号是怎么来的,光是那晚的“百鬼夜行”,就让刘文静很感兴趣。
那些鬼火是怎么弄出来的?
在这西岳庙附近设伏,闲暇时竟然还去拓印碑文,说是要拿回黄州书肆“印刷”、“出版”,打着仗还想着做买卖,脑袋到底在想什么?
疑点越来越多,但刘文静最在意的还是最初的问题:宇文温不想“亲自”捉住杨广,应该是有所图,或者说顾忌,到底是为了什么?
按照先前的表现,刘文静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