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三国之群雄召唤>都215章 姚马岑杜

既然说了皇道,那汉室宗亲那群人的动作自然也不能忽视。明显这些家伙都是乘着这个时机进行召唤,准备开春就开始大战了。

和刘备一起躲到并州的刘焉复活的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

窦融的七世祖为窦广国,孝文帝窦后之弟,封为章武侯。窦融高祖父自常山徙于平陵。窦融少孤,王莽时期在强弩将军王俊部下作司马,参与了镇压瞿义、赵明起义,以军功封为建武男。其妹嫁大司空王邑为小妻。全家徙居长安,“出入贵戚,连结闾里豪杰,以任侠为名“。

王莽末年,起义者蜂起。王莽遣太师王匡前往镇压,王匡请窦融为助军,与樊崇战于青、徐一带。

地皇三年,窦融复从王邑征讨刘秀,大败于昆阳,逃回长安。汉兵入关时,经王邑推荐,窦融为波水将军,引兵至新丰,企图堵截起义军西进。

王莽失败后,窦融投降更始军,在大司马赵萌部下为校尉,后被推荐出任巨鹿太守。

窦融见更始政权不稳,东方扰乱,不愿出关。他的高祖父曾为张掖太守,从祖父曾为获羌校尉,从弟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对其兄弟说:“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国。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兄弟们都同意他的看法。窦融于是辞巨鹿太守,谋求镇守河西,把家属带了去。在那里,抚结雄杰,怀辑羌众,河西民心向之。

窦融在河西,与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库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结交。“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一致推窦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是时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得知消息,解印绶离去。窦融仍居于属国,领都尉职,而置从事监察五郡。

光武帝即位,遂决策归汉,授职凉州牧,从破隗嚣,封安丰侯。而“窦融归汉“也成为后世的著名典故。后入朝,历大司空、将作大将,行卫尉事。

窦融自知不是刘秀的旧臣,故小心谨慎,多次辞让爵位,光武帝表示留用。窦融不敢再提请求。

窦融从兄子窦林因罪下狱死。明帝多次下诏责让窦融,并以西汉窦婴、田蚡的事迹告诫他。窦融惶恐,再次乞骸骨,被诏第养病。一年以后,窦融上卫尉印绶。后来,其长子窦穆,依仗权势,胡作非为,矫阴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去妇,娶其女为妻。

被告发此事。窦穆等免官,家属受株连而归故郡,只留窦融于京师。

历史上窦融是在河西五郡、凉州地方颇有建树的能人,幽凉并三洲的情况其实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复活他来帮忙并州战事,可见刘焉也是下了心思的。

窦融在经营河西五郡之初,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当时隗嚣称王陇右、卢芳与匈奴联兵扰掠北部边疆羌人寇掠金城、陇西匈奴胁迫西域各族东寇,河西郡县城门常常昼闭。在如此严峻的政治形势下,窦融为稳定河西地区社会,首先运用权谋,断然改变了河西各郡郡守权均力齐、各自为政状况,使自己登上了河西五郡大将军之位,并将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于自己一人之手,又把各郡豪杰、名士抚纳于自己翼羽之下,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集团,使经营河西的活动有了政治保证。

其次,窦融从一开始就大力扩充步兵和骑兵,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在平日“厉兵秣马“,而战时则与各郡郡守共同率兵出征,且屡战屡胜,遂使河西五郡出现了“兵马精强“局面。第三,为防御南面的羌人、北面的匈奴、西面的西域各族扰掠,窦融健全了由郡县、都尉府、塞、部和燧等军事机构构成的边防防御、警戒体系,并制定和严格实行了《塞上烽火品约》边防守备条例,为保障社会安定和居民的安心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窦融对河西五郡境内的羌、小月氏、秦胡和卢水胡等实行“宽和“政策,一方面招抚游徙不定的各畜牧民族,安置他们定居、“田作“,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牲畜从政策上给予保护,严令禁止征调各少数民族的马、牛服徭役,因此各族民众纷纷归附。当时,窦融还允许各少数民族民众参与姑臧市场的商品交易活动,从而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欢心“和拥护。

窦融的苦心经营,促使河西五郡出现了社会稳定、“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和“兵马精强“盛况。以上卓著业绩表明,窦融对河西五郡的经营,堪称历史上西部开发的一个成功范例,很值得现在的人们去研究和借鉴。

当然,这种事情,归根究底是要先用拳头,再考虑治理的问题。

并州刘焉和豫州刘岱算是战事比较激烈的地方了,所以这次这些家伙没有考虑攘外必先安内的问题,外敌都打的你不要不要的了,还安内个屁啊。

再说青州的刘虞,可以说刘虞已经是给跪了。青州的局势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而且刘虞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前面鲍鸿猜测过,青州可能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汉军、山贼义军和黄巾义军。

汉军自然不用多说,刘虞带着一群汉军,而山贼则是有单通单雄信、王宣王君可、昌平王邱瑞、双枪丁延平、上国柱贺若弼等等,目前的立场并不明确,貌似可能有点发展成豪强世家之类在地方上坐大的趋势。再有自然是黄巾的秦末田齐义军了。

值得一说的是,鲍鸿并不知道,其


状态提示:都215章 姚马岑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