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别人当傻瓜,自己就要被当成傻逼看的觉悟。
蒋干对此是早就有心理准备,并且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总得来看,石碣赵国依然显得无比强大,一个强大的对手会让各方压制矛盾,不解决这个强大的危险之前,求同存异是唯一的选择?
现实的情况看来,汉部军力或许不足,可生产力真的是几方势力中较强的一个。本着“你有本事就多支援一下盟友”的普世规则,汉部既然生产力那么强,支援一下穷苦兄弟,为共同对抗石碣赵国,是应该的吧?
蒋干的想法既是冉氏秦国高层差不多的共同思想,理由是之前汉部很好说话,多次廉价提供资源,结果产生一种“你帮我是理所当然”的心态。
后面,张氏凉国也在能帮就帮的范围上支援了冉氏秦国,不过张氏凉国也只能支应一下粮食,基本还都是粗粮,兵器、甲胄、器械啥的就省省吧,张氏凉国生产力其实也不行。
得了,前后两个盟友都那么大方,更加造就冉氏秦国高层那种“你帮我是理所当然”的思想。可能……只是可能,帮忙既然是理所当然,能帮而不帮就是仇人,也就成了“升米恩斗米仇”的最直接体现。
“基本就是那个样子,不然不会是这幅嘴脸。”刘彦其实是内心很无语,愤怒却是不至于,毕竟节操就是随时能丢弃的玩意,能够用无耻换取支援,艰难时刻真顾不得那么多。他闷闷地问:“冉闵那边很困难?”
“三十万多士卒,要征讨关中,要抵御几个关隘之外的庞大敌军,战火连天未有产出,之前又准备不足,能支撑下去是冉闵军杀人杀得狠了。”纪昌不断地冷笑:“短短半年不到,杀戮诸胡近四十万,该抢了多少东西?”
“我听闻,冉闵有试图收复诸胡?”刘彦停下脚步,看向了远处,那里不少奇装异服的家伙凑成堆不知道在感谢什么。他扭头看向纪昌,说道:“因为诸胡少有服从者,冉闵下令开始杀戮?”
关中离青州非常远,中间全是石碣赵国控制区,汉部的情报系统也没有安置得那么远,一些事情其实就是道听途说。
纪昌该怎么回答?
收服胡人为己用是绝对应该做的事情,能当炮灰或是劳力,最重要的是晋人的数量真的太少,不融合一些可以融合的胡人,光是依靠女人生孩子的周期太长了。这样一来的话,冉闵没道理不会想要收服一些胡人,至于是不是被拒绝才举起屠刀,站在民族大义这边的实际情况是,只要敢在这个时候屠戮胡人就绝对是正确行为。
远处那些奇装异服的家伙来自朝1鲜半岛。
高句丽人还好一些,他们的服装与华夏文明几乎没有区别,仅仅是一些布局上稍微有些区别,再来就是在花纹和图案上的地域性划分。
百济和新罗的服饰则很相似,他们的服装看不到太多的华夏文明特色,比如百济和新罗人就很喜欢穿类似于短褂的短袖衣和很像裤衩子的短裤。百济人喜欢白色,新罗人的喜欢红色,看去就是那个样子。
叫好声和喧哗声颇大,想到这里该是城内的校场,平时士卒不用训练会来这里做游戏,他们应该是在进行竞技之类的活动,就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刘彦和纪昌都没有过去的意思,汉家苗裔是落魄了,但可没有沉沦到成为土包子的时候,仅存的骄傲还有一丝丝。作为立志要恢复强汉辉煌的两人,一些事情上必须要保持住一种尊严。
说来也是奇怪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在朝1鲜半岛上杀得你死我活的三角关系,来到青州之后却好像是放下了仇恨?他们经常会组织一些什么活动,三方分成阵营互相竞技。比如现在他们就在搞射箭比赛,分静靶和动靶。
围着观看的不缺少汉军本部的人,毕竟凑热闹从来都是一种天性,他们的叫好声和嬉笑声混成了一片。
“那些土著的用处还是有一些,尤其是高句丽人。”纪昌简短地介绍了一下,后面才叹息道:“许多我们先辈的技艺在中原这边遗失了,倒是高句丽人那边保存下来。”
可不是嘛,每每中原历经一次浩劫,周边国家就会迎来一次吸收华夏文明精华的机会,太多从中原逃亡出去的人带出去各种手艺和知识,结果中原杀得血流成河导致一些传承断绝,周边各国却是能够保存下来。
那些从华夏流传出去的传承,会在很久以后成了异族的国粹,反而是和中央之国没有屁关系。甚至,中央之国的人会觉得周边某个国家的某种技艺很怪很操蛋,殊不知那种技艺其实是生活在中央之国的先民通过智慧和努力才创造出来。最悲哀,恐怕莫过于此了吧?
围观众人的分区还是挺泾渭分明,该是属于哪个势力就绝对是凑到一起,导致代表本势力的人表现好一些,喧闹生就会出现在哪个位置,倒是汉军士卒这片遇到表现好的都会捧场一下。
得说一句天大的实话,那就是朝1鲜半岛来的那些人,他们对汉军士卒其实挺怵,不止是汉军士卒普遍会高大一些,主要是有见识过汉军作战,不谈骁勇善战之类的,对于汉军士卒喜欢腰间悬着滴血的脑袋一边追杀敌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又会感到恐惧。
要说起来也就新罗人没有和汉军打过,不然朝1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和百济都和汉军对过阵,似乎两国屡次都会被汉军击败,几乎是被打得没什么脾气。
“他们安份吗?”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