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我在明朝当国公>第七百零七章 准备收授权费

看到两名家丁带着大丫离开后,杨峰这才对夏大言、丁友文和涂洪亮三人道:“几位大人,你们也看到了。那些此处聚集了数万百姓,他们当中不乏青壮劳力。而有些人则是自恃身强力壮每每有欺凌妇孺弱小之事发生。

而此处的衙役人数也少了些,虽然本侯也派了一些军士维持秩序,但俗话说得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所以本侯以为还是尽快将他们送到台湾去,让他们尽快安家落户的好。”

夏大言点头道:“侯爷言之有理,数万百姓长期滞留此处确实给治安带来隐患,应当尽快送走才是,只是毕大人那里却推脱说台湾尚未准备好,希望让这些百姓暂时留在这里。”

“哼!”

布政使丁友文冷笑道:“毕大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当然巴不得这些百姓留在咱们这越久越好,有咱们替他养着这些人,他不知有多高兴呢。”

丁友文的抱怨不无道理,数万百姓滞留厦门城外,光是每天耗费的粮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杨峰这个土财主出了一部分,但福建官府作为地主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这些日子夏大言和丁友文便从府库里调拨了一万五千两银子和十多万斤粮食用来赈济这些百姓。

用自家的粮食和银子赈济别人家的百姓,任是谁心里也不好受。舍己为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也是丁友文心里不爽的原因。

杨峰摆了摆手:“丁大人,话也不能这么说,毕竟毕大人他们也不容易,初到台湾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咱们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不等丁友文说话,杨峰又说道:“刚才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那些刚迁徙来的百姓每日里无所事事也不是个办法,本侯以为,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干,这样一来百姓不会无所事事,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找个赚钱的营生,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夏大言缓缓点头:“这倒是个好法子。”

涂洪亮却问道:“可这里的百姓足足有数万,什么样的营生能够让数万百姓一起干活呢?”

“嗯,这确实是个问题。”丁友文也点头道。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绝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围绕着田地转,即便是手工业较为发达的江南也是如此,一下子要安置好几万人的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个好办!”

孰料,杨峰却毫不在意的大手一挥。

“让他们都去修路就好了。”

“什么……修路?”

“不错……就是修路。”

杨峰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

“本侯来到福建也有一年多了,最大的感触就是福建的路实在太差,就连官道也是年久失修,一脚踩下去几乎就是一个坑,这样可不行。

所以本官觉得可以将厦门到福州的官道重新修缮一遍,无论是加宽还是翻修都行,若是能将福建境内所有的官道都修缮一遍,那么无论对于百姓还是官府来说都是难得的好事。”

“可是银子从何而来?”丁友文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杨峰答道:“既然修的是官道,那就是大家伙的事情。本侯以为诸位可以发动咱们福建境内的士绅商贾共同出钱出力,一同将官道修好。”

听了杨峰的话,夏大言等人都面露为难之色。

自古以来修桥铺路都是一件大好事,他们自然也不能唱反调,可从厦门到福州有五百多里,这一修下来可就不是半年甚至一年能够完成的,届时需要的银子可就是多了去了。

看到三人眼中的为难之色,杨峰笑道:“夏大人,丁大人,修缮官道也不是那么麻烦,你们忘了前些日子本官弄来的那些叫做水泥的东西吗?若是用此物来修路,尔等以为如何啊?”

“水泥?”

夏大言等人听闻后,眼睛就是一亮。

他们还清楚的记得,一年前水泥这种东西正式亮相时引起的轰动,它甚至被那些工匠们誉为能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东西。

有了这个东西,无论是盖房子、修城墙乃至任何跟建筑有关的东西都会变得轻而易举。

百姓们盖房子再也不用辛苦的寻大树来做房梁,他们可以将房子盖成任何形状,修筑城墙时也可以不用耗费大量的糯米来搅拌三合土,直接用这种物美价廉的水泥来替代就行。

可以说,有了水泥,原本许多很难做的事情将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若是用水泥来铺路的话确实就方便多了。”丁友文先是夸了一句,随即又道:“不过若是用来修路的话那需要的水泥可就是多了去了,仅凭您开的那个水泥作坊能满足那么大的需求么?”

“当然不能。”

杨峰摇摇头,今年初他在厦门附近办了一个水泥厂。

当然了,与其说是水泥厂,还不如说是一个作坊,每个月的产量还不到两千吨,这样的产量在后世甚至还不如村办的小水泥厂,可杨峰也是没办法,在这个没有电力全凭人力畜力的年代,能有这样的产量已经不错了。

这么一点产量平日里盖个房子修个桥什么的也是够了,可若是想要修路的话那就远远不够看了。

只是说完后,杨峰看到夏大言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狡狯眼神,他心中一动哈哈笑了起来:“夏大人,您说这话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夏大言也笑了:“侯爷果然睿智,这点都瞒不过您。实不相瞒,下官确实是存了点小心思。”

杨峰:“


状态提示:第七百零七章 准备收授权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