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军事历史>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两百零七章 党卫军第四装甲掷弹兵师

相比于隔三差五就有一两个将军跳出来质疑莱因哈特的国防军,由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武装党卫军可省心多了。

正因为武装党卫军的将领们用起来更顺手踏实,这支嫡系军团也一直被莱因哈特视作心头肉来宝贝。

不同于普通的党卫队成员只要求忠诚即刻,纯用于作战的武装党卫军兵员选择起来则相当严格,训练水平也是像国防军最精锐部队看齐。

另外,为了防止出现历史上那种指挥官指挥能力不足,使得部队只会单纯的进攻,以至于伤亡同战果一样多的情况再发生,莱因哈特专程特批了大量武装装党卫军军官去国防军的军校学习。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算是一种走后门的手段。打个比方,把党卫军的军官们送进国防军的军校学习,就类似于把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人送进名牌大学学习。

指挥官的军事素养变得更加优秀,再加上士兵作战时的狂热信仰使之勇敢,这一切的改变都在促使这支黑色制服的队伍成为战场上一道猛烈的黑色风暴!

像率领北方集团军群主攻波兰北部的博克大将,就特别喜欢手下分配来一个武装党卫军步兵师。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支部队能打能抗,不仅战斗力高,韧性也强!

任何将军都不会介意自己手上的精锐部队太多。虽然博克之前也对于莱因哈特保留一支独立于国防军序列之外的“党卫军”颇有微词,但打起来,他用党卫军可是用的最勤快放心的。

在南方集团军群,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更是被龙德施泰德放心大胆的撒出去,独自深入波兰东部上百里。而他自己反而是一心一意的率领麾下的国防军兵团围攻华沙,丝毫不去钳制党卫军的发挥。

至于原本元首说党卫军“装备二流装备,用作国防军的辅助”的那套说辞,早就随着战争爆不了了之。

毕竟当务之急是打仗,要是没有党卫军的补充,抛开东线不提,光是西线齐格菲防线里的那点国防军部队,就绝对离不开史蒂夫手上拿近20万的武装党卫军协防!

况且节操尚存的元首并没有插手国防军对武装党卫军的指挥,至少在东线,所有的武装党卫军都编入了国防军的指挥序列。

加上元首现在看上去暂时也没有继续扩编党卫军规模的意思,将军元帅们也就都选择性暂时默认了。虽然以后肯定还会因为党卫军的“独立性”爆发争端,但至少现在,国防军的将领们都还没有急着把这件事闹大。

不过党卫军师之所以会怎么受欢迎也不光是因为他们战斗力突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卫军的手上永远都能拿出一大堆靠谱的新玩具。

当国防军因拿到初期型号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而沾沾自喜时,人家党卫军早就已经列装完改进的拳二型,并且还按一定比例补充了些紫铜药罩破甲能力成倍提升的铁拳三型。

在外行看起来,铁拳二型三型除了药罩材质不同,外观几乎完全一致,仅仅是在战斗部刷了圈白漆加以区别。这些弯弯绕要没人说,国防军哪能知道。

这要光是看样子,说不定他们还以为党卫军真是用的“二流版本铁拳”。

再有就是,当初被国联严密监视的国防军还在用汽车加木板模拟坦克来模拟装甲战时,党卫军秘密整训的第一支实验性质的装甲师都已经成立了。

莱因哈特在主持内部成军仪式时,振振有词的对一帮国防军老将说,我们这是为国防军探索出一条如何使用装甲部队的光明大道,所有未来成果都是给国防军准备的。

不过这党卫军的顾问都是从国防军抢过去的古德里安,这么说骗的了谁?!

当然,说抢过去的明显是国防军嫉妒了。毕竟那是古德里安听说党卫军有了坦克,自己颠颠跑过去的。

不过好在他还有点职业道德,在元首的百般挽留下依然选择回到国防军。当然,他这也是在为元首统领国防军里的装甲部队。

抛开这些陈年旧事不提,就说眼下波兰城下的部队中,国防军士兵大多还拿的是毛瑟98k,而那个党卫军师,一个十人班六个步枪手,已经有三个人装备的是新研发出来的g43半自动步枪了!

之所以叫g43半自动步枪,党卫军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听说元首非要这么命名,设计师也懒得为了一个名字和元首争来争去。

当然,说到底,这还是莱因哈特的情怀心理在作怪。

用莱因哈特的原话来说就是:“谁不喜欢这个名字就别用!把我亲自命名的g43留给喜欢这个名字的部队用。”

毕竟g43才刚刚量产,党卫军这边都不够装备,更别说国防军那边了。莱因哈特也只好忽悠国防军的陆军将军们,借口说现在的g43半自动步枪还存在各种不足“它远射程精度比不过毛瑟98k”,等到改进好了,再把完善的版本交到国防军手里。

至于党卫军今天带来的重型装备嘛.......

灰熊突击炮先不说,就说170重型突击炮,这是克虏伯利和莱因财团名下的亨舍尔子公司一起合作,利用因为有了俯冲轰炸机加穿甲弹这种攻击模式,而显得落伍的重型自行臼炮的底盘做出的突击炮。

即便所有看见过这东西的人都明白,这决定是个对付堡垒的绝佳利器。但是这玩意并不是现役装备,国防军想要的话,光跟莱因哈特控制的那些军火公司打嘴仗就得花不少时间,更别说其他该有的流程。

但是党


状态提示:第两百零七章 党卫军第四装甲掷弹兵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