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文学>穿越重生>龙起崇祯>第0068章 皇庄打谷场

土豆番薯和玉米,这三种高产粮食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沿海地区种植。

可是出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在整个大明推广开。

一方面,是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粮食的推广十分困难

后一方面,是这三种粮食的口感,比起传统的白米和白面,要差上很多。吃的人少,种植的积极性当然就不高。

于是,在历史上,明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础,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果实,就被蛮清一声不吭地拿去,成为利益的大获得者。

蛮清后期的人口,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亿,土豆玉米和番薯,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在蛮清南下的过程中,汉族人口去了十分之九。明末将近亿人口,至清初的时候,剩下的不足千万。

很多时候刘凯也在想,若是没有这场浩劫,若是能够通过“殖民地移民”的手段将汉人送出去

凭借着汉人的勤劳,凭借着汉人的智慧,凭借着汉人庞大的人口基数,凭借着当时明朝远远领先世界的经济和文化

那么,汉人成为世界上的第一民族,汉语成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汉文明成为世界上辉煌的文明,甚至是汉人统治全世界又算得上什么难事呢

当时大明的科技世界领先,大明的经济世界之冠,大明的文化领先西方国家近百年,大明的制造能力比全世界所有国家加起来还强大。

大明的人口世界多,大明的国土面积世界第一,大明的占全世界的,全世界的白银和黄金都源源不断地涌入大明

拿了一手的好牌,却打出四个带两王的臭招,以至于一败涂地,实在是令后世所有的华夏人扼腕叹息

三种西洋粮食,给皇后张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凯目的达成,带着四女又简单的转了转,就来到南山皇庄的打谷场。

打谷场位于整个南山皇庄的中央,靠近南溪,地势较高,约有十亩地大小。

秋收的时候,所有收割的粮食都会运到这里进行晾晒,然后谷稻分离,舂成白米或白面。

现在刚过春耕,打谷场整个空了下来,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光屁股娃娃们时常聚到这里,没命的疯跑。

不过今天的打谷场,却与往常不同。

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将整个皇庄的人都聚拢到了这里。

有的人扛着桌椅,有的人拿着板凳,有的人拿着碗和筷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的笑容。

这些人走进打谷场,十分有秩序地来到十个圆圈的边上。

圆圈是用石灰勾画出来的,面积颇大,转圈围着四个巨大的炉灶。炉灶上面架着一口大铁锅,两个人都合拢不过来。

炉灶的外围摆着桌子和条案,上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调料。旁边还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挥舞着菜刀,兵兵乓乓地剁着肉食和蔬菜。

再往外去,是一圈空地,围满了小小的孩子。

这些孩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小伙子处理肉食和蔬菜,馋得直流口水。

有那手的,趁着小伙子不注意,抓起一片卤肉塞进嘴里,然后在其余孩子羡慕的眼光中撒腿就跑,全然不顾背后小伙子愤怒的咒骂。

脾气好的小伙子笑骂几句,摇摇头不当事儿。脾气不好的挥舞着擀杖和铁勺,将看热闹的孩子赶出老远。

不过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孩子又会如鸟雀般聚了过来,然后趁着小伙子们不注意,抓起菜蔬就跑。

循环往复,为打谷场增添了无数的笑声和活力。

男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到一起吹牛打屁,时不时还会因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老人们佝偻着身体抽着旱烟,笑眯眯看着,眼前的一切都令他们陶醉。

也有个别老人碰到一起,摆开楚河汉界,马走日,象飞田,杀得难分难解。身后还有各自的智囊团,指手画脚争论不休。

结过婚的妇道人家可没有这么清闲,摆桌子,放凳子,手里拿着抹布擦抹桌案,忙得脚不沾地。

时不时还要将做好的一些冷菜拼盘从炤台处端出来,分放到摆好的桌子上。

夕阳西下,当天边只剩下一抹余辉,将晚霞映得红彤彤的时候,一声“升火了”不知从何处传来。随后整个打谷场,四十个炉灶下同时燃起了大火。

掌勺的师父向铁锅中倒入豆油,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肉类和菜蔬下到锅中翻炒。铁勺上下翻飞,油花四溅,时不时锅边就会窜起尺长的火苗。

孩子们却越发的高兴,兴奋得大喊大叫,让整个打谷场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皇后张氏和三位公主何曾见过这些,宛如进到大观园的刘姥姥,看着什么都鲜。

刘凯笑了笑,同意三位公主可以随意闲逛,然后陪同张氏前往打谷场正中央的位置。

八公主朱徽媞扭头看看这又看看那,脸上满是兴奋好奇还夹杂着一丝的胆怯。

“五姐,六姐,人好多啊我们该去哪啊”

六公主朱徽婧也没有比妹妹好多少,她不住地着头,说道“真是太热闹了,除了上元节,我还没见过这么多人呢

不过上元节只是坐在城墙上远远地看,哪像现在离得这么近”

五公主朱徽妍到底要大上一些,她故作镇定地了头,“前面似乎围着不少的人,我们去那里看看吧”

六公主和八公主头同意,三女手拉手准备前行。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女孩突然出现在她们面


状态提示:第0068章 皇庄打谷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